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 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从严肃调查追责问责防疫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力问题,到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和舆情信息,建立涉疫举报“绿色通道”,即收即办、快查快办、及时反馈;从加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监督,为“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的盛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到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呵护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从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履行监督职责,增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自觉和实效,到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党中央战略部署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谋实思路、扎实工作,防止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着力纠正政治偏差,保障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地见效。
■ 充分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
巡视是政治巡视,本质是政治监督。
截至目前,中央、省、市、县四级全部建立巡视巡察制度,179家中央单位开展内部巡视,构建了与党的领导体制、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巡视巡察战略格局。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要求,一系列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
坚持政治巡视定位和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认真研究谋划二十届中央巡视工作;及时推进《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23-2027年)》研究制定工作,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把严的要求贯彻到政治巡视全过程各环节;着眼高质量完成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研究二十届中央第一轮、第二轮巡视任务安排;持续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健全整改工作机制,推动党委(党组)落实整改主体责任,把巡视整改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实效。
同时,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将认真总结新时代以来巡视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完善相关工作规则和配套制度,确保巡视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 巩固拓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果 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2022年6月,《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全文公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深化派驻机构改革迈出新步伐。
改革,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重大部署,对“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提出具体要求。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研究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工作,增强监督刚性。同时,适时研究制定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工作办法、纪检监察建议工作办法等,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纪检监察权是‘治权之权’,纪检监察干部是‘治吏之吏’,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准确把握纪检监察队伍政治生态阶段性特点,持续推进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严防“灯下黑”,为建设一支纪检监察铁军提供有力保证。
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