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科技厅牵头,浙江省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联合浙江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的《科技成果公开交易规范》近日正式实施。
作为围绕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出台的全国首个通用性省级地方标准,《科技成果公开交易规范》明确了科技成果公开交易活动的民事主体、科技成果交易的机制要求、数据库建设要求以及信息安全要求,提炼并规范了科技成果公开交易的一般要求及流程,对科技成果交易的规范实现闭环。
基于网上技术市场形成经验
2002年,浙江创办了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开启了“互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河,助推浙江产学研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
2012年,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首次尝试科技成果竞价(拍卖)。10多年来,浙江持续探索“成果来自市场、市场配置资源”的产业化之路,构建了以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为特色,涵盖协议定价、挂牌等多种市场化定价方式的“浙江拍”统一品牌形象和运行规则。
浙江省科技厅成果处负责人表示,本次出台的《科技成果公开交易规范》从制度层面对科技成果公开交易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交易流程、评价与改进机制等进行了明确。
以基本原则为例,《科技成果公开交易规范》提出公开性、便捷性、开放性以及安全性四条基本原则,要推进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和国有资产管理、信用信息等多平台的数据交互、业务衔接和信息共享。
在评价与改进方面,提出应建立投诉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并根据评价结果和投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应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与交易主体、中介服务机构及时沟通,解决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建立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平台评价体系,并接受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
推广校企合作“先用后转”模式
在浙江丽水龙泉,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获得温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两项成果2年的免费试用期,价值300多万元的科技成果可以“先试用再买单”。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中小企业或山区县域企业普遍存在的风险敏感性强、成果承接能力弱等问题,当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价格不确定等情况出现,容易增加隐性成本。围绕科技成果交易,如何降低合作的门槛及风险,建立体系化的双边权益保障机制?
自2021年10月起,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通过“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的形式推动高校院所面向浙江山区26县和中小企业实施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并在金华武义、丽水龙泉等地开展试点。
截至去年8月,浙江有近2000项科技成果进入“先用后转”工作体系,实现免费许可570余次,300多项成果实现了成功转化。浙江省科技厅成果处负责人表示,浙江把一年多来“先用后转”的创新经验第一时间固化为常态化、长效性制度体系。
在《科技成果公开交易规范》中,“先用后转”被列入除协议定价、挂牌、拍卖之外的第四种市场化定价交易方式,其一般要求和交易流程(包括成果发布、免费许可、有偿转化和维权机制交易流程)得到了规范和明确。
发布“先用后转”交易细则、配套“用后转”保险产品、编制制式协议合同、开发“安心屋”“供需荟”等应用场景……一年多来,浙江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作为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发展的后盾,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日渐清晰。
“安心促转”助成果高效转化
近年来,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等难点问题,浙江承担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单列管理改革和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国家试点任务,一体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取得丰硕的改革成果。
比如,2022年上半年,浙江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共同开发“安心屋”数字化场景应用,可以实现成果转化在线申请、转化合同在线审批、合同登记和免税登记在线受理、收益分配在线登记、科技成果在线赋权这五大功能。
尤为关键的是,由于审批和交易过程以电子存证的方式全程留痕,经过“安心屋”转化的成果后续可不再纳入国有资产审计、清算核资范围,以规范促免责,令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路上得以“轻装上阵”。
据“安心屋”的联合开发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处负责人李虎介绍,“安心屋”在去年6月正式上线后处于试点过渡阶段,《科技成果公开交易规范》的出台从制度层面把 “安心屋”确定为全省公开交易的“通用范本”。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