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1日
第02版:02

一周关键词

我国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

目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现有资源4.4万条,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接入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汇集优质慕课、虚拟仿真实验2.7万门,已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

9日,教育部举行媒体吹风会,介绍一年来推进教育数字化进展。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表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实施一年来,取得显著成效。

全新设计开通国家智慧教育门户。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一年来,经过7次迭代升级,形成了“三平台、一大厅、一专题、一专区”的平台架构,门户视觉效果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聚焦重点领域推出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作为国家门户首个公共服务上线,提供丰富的政策、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2022年共享岗位达1370万个,通过平台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从2021年的24%增长到2022年的31.6%。

分批启动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实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试点全覆盖。推进15个省试点省级平台接入国家门户,初步形成上下贯通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在助学、助教、助管、助研等方面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同时,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发挥引领作用。围绕平台工具、数据资源、环境设备、数字素养、网络安全等方面,研制出台10个管理规范和8项行业标准。其中,7项教育行业标准将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现场发布。据《人民日报》

河北推动绿色智能低碳建筑场景建设

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中国式现代化河北绿色智能低碳建筑场景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初步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全面提升。

到2023年,全省城镇竣工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5%。其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195万平方米。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雄安新区、保定市培育不少于2家具有智能建造能力的骨干企业,打造5个以上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成。

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推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竣工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以上,累计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1350万平方米,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以上;智能建造相关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更新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开展雄安新区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建设试点,逐步实现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本体分别达到83%、78%节能要求。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又快又好发展,到2027年累计建设1800万平方米。到2027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9%以上。

实施建造方式转变行动。遴选一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总结推广可复制政策机制。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融合应用。研发推广建筑机器人,加快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实现部分领域批量化应用。

实施工程技防升级行动。推进建筑工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建设,实现施工现场可视化监管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信息化监管。据《河北日报》

燕山大学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近日,由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黄传真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多种陶瓷材料的光固化增材连续成形理论、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项目研究期三年,总经费2300万元。

燕山大学高性能陶瓷与增材制造团队,紧密围绕国家对多种陶瓷增材制造技术的重大需求,研究适用于光固化增材制造的陶瓷浆料配制理论及陶瓷多材料成形方法,开发其切片软件及成形装备,提出高效加工策略,形成结构设计——材料组分——制备工艺——装备全链条评价方法,在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验证。该项目研究对提升多材料陶瓷结构件设计制造水平,促进我国高端陶瓷增材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推动陶瓷增材装备制造企业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河北日报》

2023-02-1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2228.html 1 一周关键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