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至,农事忙。眼下,春耕、春播、春管已提上了农户的日程表。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忙碌的生产画面中,现代农机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助力春耕、春播、春管,我市不少新农人聚焦农机生产,通过不断创新,提升机械化程度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还有一些地区,不断丰富农机品类、延伸产业链条,步入了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时代。
这些新农机开进田地,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助力科学技术落地,推动农业生产质量效率双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小众农机解决生产难题
走进位于吴桥经济开发区的吴桥琪业农机生产公司,负责人陈彦增正穿梭在一排排农机之间,逐一仔细检查。
“镇压、锄划是今春小麦管理的重点,春管临近,正是镇压机‘显身手’的时候。春节过后,我们已经交付好几批机器了。”陈彦增说,这段时间,他们的农机生产正开足马力。
拖拉机式机身,车头前装载着一排车轮,车尾部还安装着一排钢链……这是公司生产的麦田镇压机。
“麦田镇压,可以压实土壤,起到保墒作用,为小麦后续生长提供动力。早春镇压后,小麦的根系与土壤‘深度’接触,有利于吸收水肥。”原来,镇压是小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不过,近些年,这项管理在生产中却总被忽视。
“以前,人们都用牲口拉着磙子镇压。但是近些年,机械化流行,人们不喂牲口了,再加上没有专用农机,就没人干这活儿了。”省去这一步,影响却不小。尤其是播种机从地里走过,轧出轮胎沟,不仅影响出苗,浇水也不均匀,让种植大户颇为头疼。
看到这个问题,2013年,陈彦增做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画图纸,找配件,做试验,这才有了眼前的麦田镇压机。
为了让镇压机能更好服务小麦种植,这些年,陈彦增不断进行创新,已研发了多代机器。在不断创新中,这款机器还揽获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由于麦田镇压机在各类农机中尚属“小众”,行业生产一直没有标准,“琪业”的研发走在前列,省农机总站还以他们的生产标准为参考,起草了行业标准。
陈彦增对农机钻研的痴迷,引起了中国农业大学专家们的关注。在麦田镇压机的研发过程中,专家就经常给他技术指导。他这里,也因此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试验基地。教授们理论知识水平深厚,提出各种农机设计方案。陈彦增则在实际生产中,对设计上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试验。近两年,他又将创新的目光瞄向了小麦锄划机,便于返青前,机械化锄划土壤、通气增温促根、减少蒸发耗水,为小麦提供更优生长环境。
“事实证明,我们的创新,是能帮助农户们多打粮,让农户在土里刨食也过上好日子的。现在粮食安全备受关注,我也种了几百亩地,更加责无旁贷。以后,我们要研发更多帮助生产的现代农机,让种田更方便、高效。”陈彦增说。
创新农机助力农技落地
在沧州润丰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创新同样是农机具生产的“灵魂”。走进公司的生产车间,叮叮当当的响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认真地组装机具,忙碌不已。
“这是小麦追肥机,年前年后,我们一共生产了300多台,订单比去年增长了好几倍。”公司负责人孙世军说,向他下单的客户,主要是黄骅、沧县等地的种植大户。
“这些地区大多没有水浇条件,不能在返青期追施水溶肥。但近些年,随着科学种田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人体会到了给麦田施肥对提升亩产的‘贡献’,就借着土壤解冻后的墒情追施固态肥,所以对小麦追肥机的需求量不断上涨。俺们生产的追肥机,不仅能帮助农户机械化生产,还创新改进开沟器,让耕种更高效、高质,所以备受欢迎。”随着孙世军的介绍,将目光定格在机具的蓝色开沟器上,这才发现,相对于传统开沟器,它的身材更加“纤细”。
“普通追肥机的开沟器宽,开出的沟宽,沟两侧堆起的土容易把麦苗埋了。而我们改进的开沟器窄一些,就开一条细缝,刨出的土少,既不影响施肥效果,也不影响麦苗生长。”孙世军的创新,致力于解决生产中的“痛点”。
一个小改动,功效大提升,这样的例子,在“润丰源”的农机生产中随处可见。多年前,孙世军就成立农机制造公司,专注农机的生产与改造。近年来,与市农科院结缘后,创新的激情更是按捺不住了。
彼时,市农科院的专家进行农技创新和推广时,时常会因没有配套农业机具而犯难。2014年,还在试验中的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便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通过起垄覆膜,采用宽窄行形式,在膜侧播种玉米,实现垄沟集雨,帮助玉米度过‘卡脖旱’时期。当时这样种玉米,都是人工铺膜,起垄也是个难题。得知俺既能改造又能生产机器,专家老师就找来了,想研发一台多功能播种机。”孙世军回忆道。
详细交流后,孙世军了解了专家们对机械的需求。根据已有经验,他不断填充脑中的图纸,一遍遍改进、试验。最终,研发出玉米起垄覆膜侧播“双垄四行”播种机,只一次耕种,就能实现旋耕、起垄、覆膜、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作业。有了配套机械的助力,这套抗旱、节水的好技术,得以在我市和张家口等地示范推广,增收效果显著。
意识到农机研发对农技推广的辅助作用,这些年,孙世军改造农机的劲头儿更足了。他还发明出苜蓿平茬松土施肥机,为市农科院牧草团队解决了苜蓿收获后有残茬的问题。根据大豆团队的需求,研发大豆借墒播种机,主攻播种季墒情不足、播种遇难的问题。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需求,研发了大豆玉米复合播种机,助力种植新模式落地。
农机装备成特色产业集群
任丘市议论堡镇阁辛庄村的双印农机有限公司内,同样是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忙着生产玉米播种机,为春耕、春播备货,从零配件组装到整机出厂,整套工序“一气呵成”。
“过段时间就该播春玉米了,所以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加班加点赶工,向西北、东北地区供货。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了现代农机的助力,不仅能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关键是能抢农时。”公司负责人边双印说道。
推广现代农机,为农业发展带来活力,增加农民收益、提高生产效率,是边双印心中不变的信念。为此,上世纪90年代,他就成立了双印公司专注农机生产,如今,公司的主要产品已覆盖了耕、种、收、管、储的全程机械化,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远销到国外。
“在机械化基础上,我们还向农机具智能化迈进。与其他厂家合作,将物联网等高科技应用在机具上,为机具装上‘智慧大脑’。有了智能设备的监控,播种机无论运行得快慢,都不会影响播种精度,让种地更加精准。”边双印说。
双印农机有限公司,还只是阁辛庄村农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阁辛庄村建起农机产业园,并形成了集规模和技术于一体的特色技术产业。园区有农业机械及配件生产企业200多家,主要生产耕整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储藏机械。这些企业拥有上百项专利,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结成战略联盟,还承担起国家级重大项目。近些年,任丘市农机推广站及议论堡镇党委、政府也想方设法搭建桥梁,推进企业积极与高校对接,助力人才聚集、研发创新、科技进步,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更加精益求精,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满足客户的实际生产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助力机械强农。”边双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