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书、写书、藏书,伴我走过了83个春秋。
教书,荣获“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写书,获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评。
我最深的体会是:不登高山,不知地之厚;不临大海,不知海之深;不入书山,不知宝之丰;不探书海,不知奥妙无穷。对我来说,善读书,不仅“医愚”——使人聪明,而且“医病”——使人健康,还能传承文化使人进步。更重要的是,读书,修正了我的“三观”。
读科普读物,懂得了战天斗地无止境。
学习自然科学,知宇宙之大,学问之深,应该是无限的。至今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还是很有限,向科学进军,向宇宙要宝,还有很大空间。尤其是我们对量子纠缠、黑洞和暗物质的发现与研究,颠覆了原来的物理认知。因此,人类应该问太阳能、核能、光能要宝。人类登上月球、火星的目的,只能是共同开发自然,让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我读了这些科普读物,大大激发了进取心和上进心,读书写作也由一个高峰攀上另一个高峰。
我对自然科学是门外汉,但读了科普读物,大开眼界,阅读就成了夜以继日的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沿着《十万个为什么》寻找更多的为什么。童话读多了,也就成了“故事篓子”“童话大王”;养生文章写多了,常被周围人尊称为“健康使者”“养生专家”。
读红宝书,确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书成了我的精神食粮。
《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我读过三遍,上学读,教书读,写书还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刚发到手,半天一夜就通读一遍。这些书让我确立了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价值观。学习英雄,努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每天早晨4点到7点读书写作,我称这是我的“星期八”。几十年如一日,至今,单独出书5部、合作出书7部,另有3部脱稿,我又与朋友合作,编写《行为医学》。八旬老翁,仍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
读新时代书,为人民而写作。
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学习《黄帝内经》,研究科学养生,查阅医学宝典,搜集偏方验方3000余条,出版了50万字的医学科普读物《科学养生》,义务讲养生70余场。提出“相约百岁”“全家健康才幸福”的倡议,应者万人,被誉为“健康使者”。为引导某些大学生走出“思想迷惘”的怪圈,我出版了《智慧人生》,成为打开心锁的金钥匙。我还为青少年编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三册。先后到两所大学、十几所小学赠书、宣讲。《乐园炫歌》《乐园秋韵》则是我“讴歌新时代,满满正能量”的诗文集,也成了“老少皆宜的小百科全书”,放在读者的案头。
当我将万余册图书捧送到单位和读者的手中时,对方都激动得无以言表。有的送来奖状,有的制作了牌匾,给我挂在客厅,上面鎏金大字写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需要,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当一个人,灭私欲、重人伦、敬天道、崇自然时,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当理想、信念上升到家国情怀的时候,他就能放弃一己之私利,把个人融入集体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张力和活力,延展人生的长度和高度。而这,必须努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