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4日
第05版:05

任丘乡间隐居着一位战斗功臣,八次立功、淡泊功名,党员情怀令人敬佩

“英雄宅第”来了“红色粉丝团”

孙正开(左二)等人看望老英雄赵顺合(左三)

本报记者 杨金丽 魏志广 摄影报道

2月17日,河间市红色文化学者孙正开与任丘市华北油田红色文化研究者赵树标、高玉辉一起,来到任丘市北汉乡赵范庄村,看望94岁的抗美援朝一等功臣、战斗英雄赵顺合。

一进门,白发苍苍的孙正开一把抱住赵顺合,两位老人紧紧相拥:“老英雄,我们又来了!”

孙正开84岁,赵树标70多岁,高玉辉62岁,三位“红色粉丝”的到来,顿时让小屋热闹起来。

屋子正中,“英雄宅第”的牌匾熠熠闪光。牌匾上铭刻的字迹显示,这是1957年当时的县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功臣赵顺合的。

“那时我刚解甲归田回到家乡。从1947年到1957年,10年呀,我一直在战场上。”说起这块牌匾,赵顺合眼神瞬间有了光彩。

七旬作家赵树标是华北油田退休干部,也是一名退伍军人,酷爱红色题材的作品创作。他说:“我是2015年经文友介绍结识老英雄的,已经相交8年。我也姓赵,和老英雄叔侄相称。每当创作遇到瓶颈,或者需要冷静思考时,我都会来找老英雄聊聊天。每当听他讲起艰苦卓绝的战斗情景,我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

赵顺合除了腿脚不太方便外,身体还算硬朗爽健。他从军10年,8次立功,在抗美援朝奇袭白虎团的战斗中,担任第一突击手,是电影《奇袭白虎团》中英雄班长张顺合的原型。

“父亲1947年参加冀中部队,后来随大部队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他随部队入朝参战,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赵顺合的二儿子赵铁成说。

高玉辉是任丘市华北油田退休干部,也是一名红色文化的研究者、收藏家。孙正开是河间市退休干部,多年来致力于冀中红色文化研究,成果颇丰。几个人因红色文化而相识、相交、相知,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高玉辉在赵树标的介绍下,前来拜访赵顺合,深受触动后,又介绍孙正开前来拜访。

墙上挂着赵顺合年轻时当兵的一张照片。泛黄的旧照仿佛把大家带到了曾经的峥嵘岁月。赵顺合也激动地讲起了自己的战斗故事,尤其是奇袭白虎团时的情景:喝完团长敬上的壮行酒,尖刀班13位战士换上南朝鲜部队的服装和武器装备,深夜冒雨悄然潜行至敌人心脏,一举打掉了白虎团团部。他们13位战士无一伤亡,全部安全返回阵地。

赵铁成补充说:“我父亲1947年参军,他身经百战,枪法准,又有排雷技术,奇袭白虎团时被安排为第一突击手、第一组组长。奇袭白虎团团部时,尖刀班事先约好,由我父亲把握时机,打响第一枪,战士们再迅速冲上去。”

赵顺合的老伴儿李大贵今年86岁,满面红光,精神矍铄。“我母亲也出身革命家庭。姥爷曾参加冀中抗日部队,姥爷的兄弟还是抗日烈士。”赵铁成介绍,抗美援朝回国后,父亲又被派遣到川藏交界的四川阿坝地区的剿匪部队。1957年复员回乡后,他才结婚,生有二子一女。

“父亲参军10年,始终在战斗第一线,荣立小功4次、二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集体特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子弹好像长了眼睛似的,每次都绕着父亲走,所有战斗都有惊无险,没负过一回伤。在我们心目中,父亲就是战神一样的英雄。”赵铁成说。

“我觉得他很了不起,能嫁给他,特别光荣。后来看电影《奇袭白虎团》,才知道他就是戏里的英雄班长张顺合,觉得更自豪了!”李大贵盘腿坐在炕上说。

受其影响,他们的大儿子赵铁道也曾参军入伍报效国家。赵铁道说,父亲隐居乡间这么多年,没向国家伸过手,始终默默无闻,自食其力,现在还坚持参加村里的党员活动。父亲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如一。

聆听老人的故事,大家都很感动。“我们是研究红色文化的,赵顺合老人就是最好的红色文化教科书。”孙正开说,每次来赵顺合家,都有不一样的感动和收获。

2023-02-24 任丘乡间隐居着一位战斗功臣,八次立功、淡泊功名,党员情怀令人敬佩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3412.html 1 “英雄宅第”来了“红色粉丝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