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万物复苏,大地回春。青县大运河畔景色宜人,西侧党旗公园内,54岁的杨植成带领团员们沿运河爬行。几十人动作划一,远远望去像鳄鱼集体出逃,这支有趣的队伍是青县大运河爬行团。
“每天早晨7时,我们准时集合训练。今年,我们从大年初二就组织集体爬行了,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团长杨植成说,爬行团是去年4月成立的,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几十人。不到一年的时间,爬行团得到众多团员认可,也给了他更多动力。
5年前,杨植成在北京接触到了爬行运动,感到很有趣。回到青县后,他开始系统学习爬行动作,才发现了它的妙处。“我平时很注重养生,做了一段时间的爬行运动,发现它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缓解脊柱压力,合理锻炼对身体有好处。”
于是,杨植成向好友提出组建爬行团的想法,没想到好友很支持,当即决定每天早晨陪他在公园一起锻炼。“刚开始,别人看到我们在地上爬,觉得很奇怪,甚至有人觉得很可笑。可时间长了,反而吸引了不少人加入。”杨植成说,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为了让更多人有针对性地锻炼,他又研究了五兽行,新创了旱地游泳爬、经典鳄鱼爬、犀牛望月爬、蝎子爬、猩猩爬等8个经典动作。
“比如旱地游泳爬,手臂要360度旋转,有扭头的动作,肩、颈、腰、腿都能得到锻炼。”杨植成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再比如经典鳄鱼爬,主要是锻炼人的平衡力和核心力量,这样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不仅如此,他还把之前学习的八段锦中的一些动作融入其中,让每个爬行动作更合理。
“爬行团每天集体运动半个小时就自由组队,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针对性锻炼,这样效果更好。”杨植成说,爬行运动投资小,做锻炼时只需一副橡胶手套,适合人群广泛。团员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年纪最小的不到10岁,每天跟着妈妈一起来锻炼,年纪最大的68岁。团员中有不少上班族,爬行运动也得到了一些武术爱好者和医护人员的青睐。
现在,爬行团小有规模,青县党旗公园一角已经容纳不下50多人的爬行团体。他们分散成几支小分队在不同场地锻炼。许忠昌是爬行团的“元老”,也是滩涂公园爬行队队长,每天他带领18人的小分队在大运河东侧河畔爬行。
如今,杨植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小队长上。他说:“我的目标就是让大运河爬行团‘开枝散叶’,让小分队活动在多个地方,以便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身心受益,爱上这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