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0日
第05版:05

清明追思沧州先贤

一缅怀杨钧启、白丁先生

韩焕峰

白丁先生

杨钧启(右)接受媒体采访

清明节将至,先贤圣哲们的遣词诗句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不去引用,还是说说心里话吧。

年逾古稀的我,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更不免追远泪目。追思怀念我少年时失去双亲和中年时匆匆离去的前妻,他们历尽了人间沧桑和抚育儿女的艰辛,未能享得清福,就早早地离开了我和这个世界……

生老病死,乃是人生规律,我的一些良师益友、同道,他们中亦有部分先后撤手人寰。每当回忆起他们,亦甚为伤感。这就是人世间的无奈和人生苦短。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诗云:“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偶尔我也会入此梦境,梦见亲人和师友,双目相视,静思无言……醒来老泪湿枕,临节尤甚。

说来也巧,最近我翻找资料,突然发现了两件东西。一件是2011年12月2日的《沧州日报·渤海周刊》,大版面刊出一篇报道,题目是《魂牵梦萦二十载 归来老泪挂满腮——<啊,黄骅港>作者杨钧启故地重游》;另一件是我写的打印稿《音容犹在 魂牵故里——深切怀念黄骅籍著名画家白丁先生》。两位年龄都长于我,杨先生长我15岁,白先生长我2岁,可谓良师益友又亦兄。前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执笔写的这篇通讯报道《啊,黄骅港》曾在《沧州日报》刊发,因当时原稿未署作者姓名,故出现了到处寻找该文作者的报道,最后终于落实到杨钧启先生名下。相继官方与退休在津的杨先生取得了联系,请他返回沧州参观黄骅大港,故在《沧州日报》上刊出了《<啊,黄骅港>作者杨钧启故地重游》这篇报道。因我与杨先生40年前就认识,当时他在黄骅第一中学任教,1983年夏调到沧州二师工作,我们关系甚好且一直保持联系,见此报道倍感亲切,便将当时的样报及时地寄给了杨老。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12月27日杨钧启先生病逝于天津,享年84岁。当时我正在去西安途中,惊悉杨老去世,无比哀恸。未能前去吊唁和送行,成为我一大憾事。

我与白丁先生是在2010年秋,黄骅市举办“翰墨乡情 —— 黄骅籍书画家作品展”时有缘相识。白丁先生时任上海华侨书画院副院长,我们很谈得来,结成好友,并一直保持联系。白先生2013年冬突然患病不治,于当年12月31日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仅68岁。惊悉先生噩耗,我悲痛难禁,为悼念先生并让家乡人民进一步了解他对家乡的情怀及艺术成就,我便写了一篇怀念他的文章,整版发表在2014年3月31日的《黄骅报》上。白先生非常眷恋家乡,生前留下遗嘱,将自己骨灰撒在家乡大地上。不久,他夫人郝敏女士遵丈夫遗愿将骨灰带回家乡,于4月4日上午,撒骨灰仪式在南大港湿地简朴而肃穆地举行,我专程去参加并主持了撒骨灰仪式。《黄骅报》4月9日在头版刊出《黄骅籍著名画家白丁先生魂归故里》并刊出我写的《清明祭白丁》韵文。

光阴荏苒,似水流年。斯人已去,百感交集。二位先生均为黄骅先贤。我能认识二位先生乃是我一生中的荣幸,因他们做人作艺作学问均是我学习的榜样。杨老是创建黄骅中学的四大元老(其中一位是赵立泰老师)之一。1952年刚从河北师范毕业的他满怀理想来到黄骅任教,一干就是30年,夫人说杨老调往沧州二师搬家时,他是含着热泪离开黄骅的。

杨老才高八斗,博学多识,文笔超群。《啊,黄骅港》一文是他在沧师工作期间应上级要求编写乡土教材,而返回岐口赵家堡考察写的报告文学。几十年后当文中充满激情描绘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朝气蓬勃的黄骅港引领着经济腾飞,偶然面世的此文因具有前瞻性而惊动世人,难怪媒体发文到处寻找作者。

白丁先生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以画山水最为擅长。他笔下的峻岭溪瀑、黄山松云,山峦叠翠,沟壑层林,水墨至臻,一片绣锦。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主题山水壁挂,是其精作荣登最高殿堂。

结交友朋,亦师亦长,又亲又爱,胜似兄弟,清明临至,感慨万分。清明时节将至,万象春盈。我敬一束鲜花,举一樽热酒,不仅纪念并献给我双亲、前妻,还有受我尊敬的杨钧启、白丁二位先贤及安享冥福的诸师友、同道们。你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023-03-30 韩焕峰 清明追思沧州先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6618.html 1 一缅怀杨钧启、白丁先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