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文山不善言辞,但说起读书和书法,便会一下打开话匣子。他是沧县旧州镇文化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二十多年来,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又是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编外书法篆刻老师,用心用情传授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的身上,谦逊如玉的书香气沉淀于心胸,水墨金石的色彩丰满了灵魂。
书·成长
从认字起,强文山的生活就没离开过书。小时候,父亲会给他买小人书,跟小朋友们分享和炫耀自己的一大摞小人书成了他童年最大的快乐。爷爷空闲时,常指着书上的一个个汉字,教他识读。过年的时候,和大人们一起去拜年,各家各户大门上春联的字是他对书法汉字的最初启蒙。他四五岁便能识得数百个汉字,这一个个中国人口里、手里的符号,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强文山说,他自小喜欢文史艺术。上学时物质生活不丰富,喜欢的书也不能经常遇到,这期间,他看到喜欢的书经常是先一目十行地粗粗略过,之后能借的就借来读。有时候一本书没看完,书的主人便要回去,他也因此常常有不解渴的感觉。工作以后,终于可以买喜欢的书了,从此书店便成了他常去的地方。看到喜欢的书就买下,实实在在地先啃上几天,几乎是书不离手。买到心仪的字帖,除了吃饭睡觉便是日夜读帖临习。这种读书习字的习惯,不知不觉间已经坚持了20多年。
书·解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强文山觉得人的成长是要有顿悟的,在这个思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书本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曾经有个崇拜杨绛先生的年轻人,在给先生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崇拜之情和一些生活困惑。杨绛先生在回信中除了寒喧和一些鼓励的话之外,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少、想得多。”强文山自比这位年轻人,他觉得人在成长中,有疑惑便向书中搜求方法和方向,便会不困惑、不疑虑,这就是书的力量!
强文山书法主修楷书,兼修小篆隶书,篆刻主攻汉印及浙派。强文山认为书风印风都是偏于工整的,审美上越工整越容易流俗,“匠气”也容易越足。书法最难的就是脱不出俗气,学成“书匠”。他认为,学习古人法书,不仅要学古人的技法形态,更要学古人的内涵修为,提高文学修养,增长智慧胸境。通过“破万卷书”,有朝一日脱掉古人躯壳,流露个人风貌,下笔自然不俗,书卷气便可点纸即生。
强文山说,书中的篆刻故事很多,他讲起来更是盎然生趣。他说,古人曾刻有一方印章,印文是“有福方读书”。无独有偶,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清刻本《金石契》中也有一方朱文印章,印文是“人有福方肯读书”。最早看到这方印章的时候,强文山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读书岁月的沉淀,才觉得古人对读书的理解是那么深刻和虔诚。只有识字读书才能明白事理,才能学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人生才不会迷茫,能识字读书是人生莫大的福气。
书·熏染
读未见书,如逢良友;读已过书,如遇故人。强文山在研究文史的过程中,往往为了查清一个典故的出处,需要最原始的资料作为佐证。在不断的搜求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搜集下载的古籍等各种资料已经塞满了3块共10T的移动硬盘,还有3台电脑的近4T硬盘。如果这些资料以纸质书的体量来计算的话,起码有数十万卷册,体量相当于一个图书馆。这些宝贵的资料,无疑为他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和支持。
读书的熏染让人如沐春风。结婚后,妻子吴海英支持强文山学习,更支持他读书买书。家里的书越来越多,书橱成了必须置办的家具,从最初的两个到现在的6个,惜书读书成了这个小家庭的家风。
如今,妻子和一双儿女受环境的熏陶,不仅也都喜欢读书,而且由喜欢读书进而喜欢上了艺术。强文山每天除了写字刻印以外就是读书整理研究。妻子在饭后之余,会提笔蘸墨、屏气凝神地写上几笔,写到得意之处,不禁会心一笑。女儿强晓航会拿起铅笔,仔仔细细地在画板前素描,时不时地对父母说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儿子吴桐睿买到期待已久的书,甚至有时上卫生间也会带着他心爱的书,认真的样子越发可爱。
书·分享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知识带来的快乐莫过于分享、莫过于能造福社会。
强文山有一位朋友,在北京中国篆刻研究院进修攻读艺术博士,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用一些古代篆刻资料,但手底下又没有,毫无头绪,经过打听后很忐忑地给他打了电话。他精心挑选了明版《飞鸿堂印谱》《学山堂印谱》等明清印谱、篆刻理论、古文字工具书等专业资料数十部,买了新优盘存好快递了过去。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后、荣宝斋杂志《艺术品》执行主编唐昆先生,半夜看到强文山的朋友圈动态后,马上问他是否能分享朋友圈里的资料,强文山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又挑选了《说文解字》《尔雅》等古文字学诸多著作,打包快递过去。
痴心游于碑帖印谱20余年,作品多次入展西泠印社、中国书协、河北省书协及市县书协主办的展览。近年,强文山又转向文史研究,尤其致力于谱牒学和方志学。参与了《沧县村落史略》的编纂工作,主编出版了《沧州王氏宗谱》五卷、《沧州李氏宗谱》二卷等书,共计40多万字。他还独自编纂了《文宪公年谱》《通政公年谱》,正在最后的整理阶段,计划下半年印刷出版。
近年来,他还参与了大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命名了御碑苑的“九园十八景”,对御碑苑景区内296位作者的个人简历进行了规范整理,对景区内的253块石刻进行了释文并校对。他还为沧州铁狮子与宋代古城遗址公园、御碑苑景区等文物保护单位、景区书写了石刻、对联、匾额。去年,强文山家庭荣获了沧州市“书香家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