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周如凤
夜里10点,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的一间临街门市里,王天旭埋在一堆电脑零件中间,卖力地忙活着。
这是王天旭来到这里的第12个年头。站在人群中,31岁的王天旭显得格外扎眼,他身高不足1.5米,体重只有40多公斤。多年打拼,生意渐渐步入正轨,日子慢慢有了盼头,当初离家时默默许下的愿望,如今正一点点变成现实。
心里憋着一口气
王天旭是青县金牛镇大许庄村人。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儿时的王天旭乐观、好学,喜欢动手钻研、制作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每每遇到难题,别的小朋友可能就放弃了,他却总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晃,王天旭已经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可身高却和同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当初大家眼中的“手工小能手”成了“小不点儿”。
“那时候年纪小、心理不成熟,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时间一久,心理就发生了变化,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毕业后就离开了学校。”王天旭回忆说。
离开学校后,17岁的王天旭花了半年时间去找工作,饭店洗碗工、机箱厂工人……各行各业都打听过,却没有一家单位愿意用他。“人家都嫌我个子矮,担心我干不了活、吃不了苦。”
看着屡屡受挫的王天旭,父母心疼极了,跟他说:“别在意,现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代表永远找不到。再说,就算你一辈子待在家里,我们也养得起你!”
可王天旭不想这样。他心里憋着一口气,决定到外面闯一闯,去学一门技术,靠自己的双手赢得别人尊重。
只有一个目标
那时候,村里有电脑的人家还不多,能上网的就更少了。王天旭看准了互联网的潜力,便来到沧州市区的一家电脑学校,学起了电脑维修和网络技术。“从来沧州那天起,我就暗暗下决心,毕业后自己创业,一定要混出个样来!”
听课的时候,他最认真;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依旧在学习。3年的学习时光,他比任何人都努力。
毕业后,在朋友介绍下,王天旭来到现在的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在一家大公司工作。
在那里,王天旭的工资不算低、工作强度也不大,“每天没啥事,就是盯监控,上半天,休息一天。”
不光父母为王天旭高兴,电脑学校的同学们也羡慕他能找到这样的工作。
可王天旭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份工作虽然轻松,却也没什么门槛可言,不光学到手的技术用不上,更学不到新知识。”
就这样,王天旭只上了3天班,就辞了职。
他在园区内的一家电脑维修店找到了新工作,主要修理电脑和打印机,工资比原来低了不少,一个月只有八九百元钱,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销,经常临到月底,钱包就已经空空如也了。
虽然囊中羞涩,但王天旭从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即便父母把钱递到他手里,他也笑着拒绝。他要靠双手去赢得未来。
在电脑维修店,王天旭经常加班到深夜,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新技术:“我喜欢这份工作,只要能学技术,苦点儿累点儿也开心。”王天旭乐观而踏实。
梦想照进现实
2019年,学了一身本领的王天旭,辞去了电脑店的工作。他用自己攒下的钱自主创业,注册个体经营户,开了这家圣达网络科技店。
王天旭明白,要想创业成功,除了过硬的技术之外,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也不可或缺。
有一次,一家单位的电脑出了问题,找了许多技术人员都没能解决,直到找到王天旭。
为了修理那台电脑,王天旭忙了整整3天,熬了两个通宵。
电脑开机的那一刻,顾客兴奋地说:“和原先一样,恢复正常啦!”王天旭也开心得像吃了蜜一样……
其实,这单生意也就挣几十元钱,很多人嫌麻烦不愿修,而王天旭想的却是:“电脑里有重要数据,甭管费多大劲,也得帮顾客解决难题。”
这些年,王天旭不仅常加班加点,为顾客服务更是常分文不取,因此积攒了不少忠实顾客。
如今,王天旭的事业蒸蒸日上,当初的梦想正一点点变成现实,他的内心也越发强大起来:“老天给了我这样的身体,但我绝不会自暴自弃。个子矮不可怕,被嘲笑也不可怕,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