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金丽
4月16日,在“国际古迹遗址日”到来之际,民间文物考古爱好者与当地文化爱好者一起,再次来到沧县薛官屯乡杨官屯村西南的古遗址上探访遗迹,并参加由沧州纪晓岚研究会主办的燕留城遗址考察学术交流会,继续探寻这里是否就是历史上的燕留城遗址。
《沧州日报》1月6日、2月17日先后推出两期关于春秋古城燕留城遗址是否在沧县杨官屯的报道后,在沧州乃至河北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文物专家根据遗址现场发现的遗物,提出这里可能就是燕留城的观点后,更引发了人们的兴趣。4月16日,一行20多人再次探访杨官屯古遗址。参加这次考察的,多为民间文物考古爱好者。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东光历史文化丛书》执行主编郭凯峰,业余爱好历史文化研究及田野考古,曾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在业内享有一定知名度。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党总支书记王天行、市国学研究会韩书运、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刘全凤等,也都是民间考古爱好者。大家在沧县农民文化爱好者刘之龙、罗忠林的指引下,来到沧县杨官屯、后李寨村,按照《古燕留城外形图》的方位标识,踏过荒草阡陌,由北向南寻踪考察:北台子—修家坟—张家坟—张仙台子—娘娘庙台子—盟台……大家在透着历史气息的乡间古道上边走边探访遗迹,把脉一块块灰陶、瓷片、砖瓦碎片,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寻觅历史上的那段佳话。
在娘娘庙台子遗址上,当刘之龙介绍黄河古道周定王河曾流经这里,并拿出古河道地图时,韩书运兴奋地说,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古代城池必须有古道、有河流。古河道的发现,为确定燕留城遗址又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家坟处有一道壕沟,与修家坟相通。这里全是砖瓦碎片。纪晓岚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冬在砖瓦碎块里发现了一小块古代青铜器的残件。虽然未经专家鉴定,还无法确定年代,人们还是兴奋不已。
之后,大家来到陶令园,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燕留城遗址考察学术交流会。会上展出了刘之龙、罗忠林在古遗址上捡拾的石器、陶器、瓷器、砖瓦等大量碎片。王天行将刚从古遗址现场采集到的遗物,分门别类整理后,标好名称和发现地点,全部转交给纪晓岚研究会保管。郭凯峰说:“这些遗物很重要,应该好好保存,以待进一步考证。”他说,来之前,曾对杨官屯古城遗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了一番历史文献的梳理研读与古代地理地图的检索比对,初步推定杨官屯遗址是燕留城遗址的可能性很大,参加这次实地考察后,尤其是结合这次最新发现的有关遗物遗存,这种可能性更大了。
交流会上,文化研究者穆远方等畅所欲言。市国学研究会会员韩书运与大家分享了他刚刚完成的作品《黎明前的燕留城》。洋洋洒洒四千言,有对齐桓公援燕伐山戎之战性质的探讨,有邺城与燕留城两座城池的比较分析,有对春秋时期政治道德的论述,也有对燕留城遗址考察过程中的思考。
纪晓岚研究会会长李兴昌说,燕留城遗址考察活动,要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和历史的观点来进行,同时要注意古代遗址的保护。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提出反证,达到正方与反方辩证的效果。事不辩不明,希望通过辩论,找到更多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