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可新)为提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效能,近年来,海兴县委编办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目标,通过规范登记服务、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推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确保服务对象少跑腿、服务更高效。
规范登记服务标准化。参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试行)》,对登记事项审批步骤和办事程序,逐条重新整理,进一步规范登记审批事项办事程序,不断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在编办网站公开登记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条件、办理流程,为办事单位提供更加便捷、灵活、高效的服务。
提升登记服务效能。借助“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推行“互联网+登记审批”模式,实现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等事项全流程网上审批。线上接收申请后,电话通知办事单位是否通过审核,未通过审核单位一次性告知原因,通过审核单位详细告知需携带的纸质材料。力争“让信息多跑路,办事人少跑腿”。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事业单位,推行容缺受理、容缺办理模式。对各类网上申请事项,将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至申请受理之日起一般5个工作日内网上办结,对符合法定要求、申请材料齐全的申请人,实现立等可取、即时办结。
创新登记服务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内部联审联办机制,严格法人登记审查,与实名制平台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推进登记工作。对符合简易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采用简易办法注销其法人资格,更大程度方便办事单位。建立与相关部门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服务事项办结,一周内上传公示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将法人登记信息、失信人员信息纳入社会信用监管平台,形成协同监管合力,实现登记管理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