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可新)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海兴县紧扣“两个健康”主题,积极探索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海兴实践,助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搭建政企“连心桥”,直通直连增质效。建立健全政企沟通协商机制,落实县领导包联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家代表制度,创新建立“政企早餐会”“月度恳谈会”制度,当面听取意见、现场研究调度、限期跟踪督办,共召开座谈会25次,收集问题建议6大类103条,已解决56个。开通“1+N”企业家直通车,先后设立检企、纪企、法企、消企、警企及税企直通车联络站,签署《关于建立保障民营经济联系制度的意见》,制定“五个一”工作机制(设立一个联络站、明确一名联络员、开通一条绿色通道、公开一个诉求邮箱、组织一个开放日),打造集受理、筛选、转办、督办、反馈于一体的“闭环式”问题解决链条。县工商联与县检察院共建沟通联系机制被全国工商联、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100对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统一战线》等媒体和平台宣传推介。
打通服务“全链条”,精准对接出实招。依托企业家直通车联络站,联合工信、人社、税务等部门入企调研90余次,建立清单台账、分类交办处理,帮助解决证件办理、安全生产、用工需求等方面问题45件,形成制造业规上企业产品及上游情况分析、体育器材特色产业发展等调研报告5篇,涉及土地、环保、人才等10条建议交县委县政府研究落实。组建“惠企政策宣讲团”,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开展线上线下政策解读活动20余场,一对一咨询、点对点解读,推动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末端,为企业减免缓退各类税费1.15亿元。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召开银企对接会8次,协调发放贷款16.7亿元,为企业3.2亿元抵押贷款降低利率0.85个百分点。针对疫情期间诉讼难题,县法院通过“冀时调”等平台调解执结涉企案件6件,收回执行款70余万元。
创新内联“新路径”,抱团赋能促共赢。建立“轮值、互访、会诊”联动机制,“轮值”即工商联常委企业负责人按月轮流担任总商会执行会长;“互访”即常态化组织企业交流互访,传导“抱团成长、企企互助”理念,寻求合作契机、实现互利共赢;“会诊”即针对性组织相关企业联合研判,集思广益、纾困解难。轮值执行会长按照“月初有谋划、月末有总结、交接有形式”工作要求,以“座谈交流+外出参观+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增进感情、交流经验、提升能力、解决问题,推动实现活动共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开展民营经济人士座谈交流会、民营企业“互学互促”观摩交流活动等12场,促成13家县内企业建立供求关系;组织30余家企业为8家企业进行联合“会诊”,深入研判、解决问题14个,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提效、创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