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省宁津县阳光大街中段的文化艺术中心三楼北边有一个纪念馆。主题人物就是晚清重臣南皮人张之洞的亲外甥李浚之。在宁津、南皮两座相邻的古城,舅甥同时拥有纪念馆,可谓凑巧。
李浚之(1868年-1953年),号响泉,宁津县北曹塘村人,是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美术家、书画收藏及鉴赏家,曾任故宫博物院特聘顾问。
李浚之父亲李鑫与张之洞胞姊婚后育有三子:长子李淮之,官守御所千总,武德骑尉;李浚之行二,庠生,官至广灵知县,后卸职专门从事书画研究;三弟李沅之曾任知县。在众多晚辈中,张之洞很喜爱李浚之,不止一次说:响泉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日后必成大器,对他栽培教育有加。
1889年,张之洞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大力发展重工业,实施“新政”。用人之际,张之洞身边聚集了大量人才,仅南皮、宁津籍人员就有百余人,李浚之就是其中一位。受舅父派遣,李浚之从天津出发,东渡日本考察洋务。用了5个月的时间考察日本工商业、教育、法律、政治等,回国后撰写《东隅琐记》刊印出版,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
1920年,李浚之卸职回乡,在宁津城西何庄置田百亩,修建“榆园”。园内植榆万株,亭台水榭,花苑走廊,环境优美、典雅有致。李浚之堂兄李清芬为此绘《榆园图》一幅,吴昌硕、华世奎、刘家琛等40余位名家为之吟诗作赋,后辑成《榆园题咏》出版。1933年,李浚之购得“君子”馆汉砖,把各地名士题写的诗文集成《君子留真谱》,由状元刘春霖题写书名。
李浚之博学多才,豪爽侠义,广结天下名士,每天门庭若市,文人雅士络绎不绝。后受聘为故宫博物院顾问,长期从事书画鉴赏。经40年积累,寻师访友,广事搜集,他辑成30余万字的《清画家诗史》,辑录画诗4000余(幅)首,不惜重金雕版711块,并付印成书。1983年,《清画家诗史》再版,启功先生在题序中写到:“响泉先生特立独行,表率近世艺林数十年,昔曾求教,诲示拳拳,所著画家诗史,以人存诗,以诗存画,权衡精密……”
李浚之不但精鉴赏,还富收藏,在京西城区小石作胡同,藏品占室七间,1947年因雇员酒后不慎失火,藏品付之一炬。唯《清画家诗史》木刻版因藏于书局,才逃过一劫。
李浚之一边从事金石鉴赏,一边传授子女书画技艺。除长子李树义(纪晓岚重孙女婿)在天津从事中医外,次子李树志、女儿李树萱游历名山大川,拜名师,最终成为绘画名家,成绩斐然。
李浚之的女儿李树萱(1913年-2011年),字冷云,名画家。1953年毕业于北京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张大千、黄宾虹,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泽东纪念堂,大英博物馆等处收藏,曾任荣宝斋画师。1953年,毛泽东60华诞之际,李树萱与齐白石、王雪涛、李可染等百名画家,每人画一幅作品献给毛主席,表达祝福。1987年,她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做了阶段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