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饭搭子’”“我找到了合拍的‘健身搭子’”……近来,“搭子”成为年轻人之间一种新型社交关系。
从最为普遍的“饭搭子”,到无法一眼读出其内涵的“穷搭子”,“搭子”社交的种类多样,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搭”不到。
对一部分人而言,“搭子”是朋友的另一种叫法。不少人的“搭子”从同事、朋友或网友转化而来。一位市民说:“我的‘搭子’都是生活中的朋友。有共同爱好,就可以成为‘搭子’。”
无论大家的“搭子”都是从何而来、交情深浅,大部分人和“搭子”之间的社交频率都相对较高。其中,“饭搭子”最多,“运动搭子”最香。
职场之外,“饭搭子”的身影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场景。和“饭搭子”一起,能让吃饭这件平平无奇的事变得愉快;市面上最稀缺,因此也最吃香的,是“运动搭子”。
比起有人格魅力、有经验,年轻人更注重“搭子”与自己的契合度:是否与自己有共同兴趣、能否好好相处……换个角度看,年轻人在社交中似乎更加看重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有人觉得这只是社交生活的锦上添花,但也有人扬言“可以不谈恋爱,但不能没有‘搭子’”。
“搭子”,打破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交身份,无论恋人、朋友、同事还是网友,似乎都有可能因为某些共同的爱好或目的,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景中成为一个结伴的“合伙人”。在某种意义上,“搭子型社交”的宽泛,成就了它的流行。
一位网友说,叫什么并不重要,彼此能玩到一起,且相处愉快,维持一个简单、轻盈、有价值的关系,就是忙碌生活中最舒适的社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