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闻香而来
近日,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午后少有出门。但吴桥县安陵镇的食客却顶着高温来到东光县连镇李文焕烧鸡店:“姑娘,来两只烧鸡,我要寄到鞍山去!”“这么多年,还是你们家的味道好。”
店员李梦鑫正为客人挑选烧鸡时,3位青年也走进小小的店铺。
“我们在临沂就听说李文焕的烧鸡味道好,今天特地开车过来,来两只三黄鸡和柴鸡,再来些鸡头、鸡心。”其中一位品尝后赞不绝口。
午后,不长时间,又有多批客人前来。
“我们销售的李文焕烧鸡,起源于明末清初,李氏先人在制作宴席的过程中,根据食客的需求,将五香炖鸡这道菜由原本的散炖,通过多次配方调制、造型修整,研制出今日的烧鸡雏形,发展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完善,目前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味良品。”李梦鑫自豪地说。
李文焕烧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永表示,近年来,他延续自家烧鸡的传统工艺,同时以现代人的饮食特点探索推出了“香薰鸡”“清香鸡”两大品类,并将选材、屠宰、煺毛、净毛、净嗉、净膛、晾制、包装等14道工序,结合现代先进的加工设备,从原本的作坊式生产跨越到标准化工业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品质,因此深受周边食客欢迎。
一张纸锁住香味
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技艺,李永在2004年就注册了“李文焕烧鸡”品牌。正当大家以为他要大展拳脚时,李永却出人意料地安静下来,开始钻研自家烧鸡的传统制作工艺。
“我们家的烧鸡,是一代代工匠经过300多年时间不断发展完善而成,里面都是匠人的经验总结,单单一张纸就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李永随手拿起身边的一张纸。
“这是一张油纸,平时给食客打包烧鸡等,干净、卫生、不漏油,还能保鲜,让烧鸡的香气不易散失。我们曾经做过试验,不加油纸包装的烧鸡,经过塑封包装后,香味损失大半,而加油纸包装的烧鸡,几天后仍香气浓郁。”李永举例说。
因此,李永虽注册了“李文焕烧鸡”品牌,但他首先做的是技艺挖掘传承,因此10多年时间,他都在用匠人精神传承这门传统技艺。
传承老手艺,让自家烧鸡在食客齿间留香。
每年,一位北京的老人都会回衡水市景县探亲,每次路过连镇时,老人总会来到李永的小店,品尝一下美味。
“行呀!烧鸡还是你爷爷在时的味道。”带着满足,老人再次梦回童年。
就是凭借不变的好味道,李永的烧鸡积累了众多拥趸,“初步统计,我们的复购率超过了90%。”李永自豪地说。
好味道让李永的烧鸡慢慢走出了东光,让数百公里外的小伙伴都慕名前来,也让李永有了扩大生意的想法。
每天只做1000只
2020年,李永成立了河北李文焕食品有限公司,准备大展一番拳脚。
发展直营店,推广加盟店,很快李永的店铺遍布沧州,但传统手工作坊生产,产量低制约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传统工艺品质不好保证,也阻碍了企业快速发展。
怎么办?
破旧立新,李永打定主意。
为此李永放弃传统手工生产,开始探索产品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为了尽快达产,我特地请来德州扒鸡的生产总监,定制了一套新型生产流水线。”
很快,无菌车间拔地而起,现代化流水线也落成。
刚开始生产,没成想被现实当头浇了一瓢凉水。“首批产品味道货不对版。”
为了尽快找出问题,李永亲自上阵,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流程,让产品不断找回本味。
经过4个月的不断改进,生产线终于完善,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了,此时李永却为自己上了一道“紧箍咒”。
每天只生产1000只。
“欲速则不达。发展不能单纯求快,品质是基础,只有磨炼好品质,才能厚积薄发。新工厂,新设备,只有前期慢慢打磨,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做出老味道。”
在控制产量的同时,李永也开始规范店铺运营,扎实做好沧州市场,通过口碑打造品牌。此时,李文焕烧鸡制作技艺已入选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此同时,直播推广也被李永提上日程。
去年中秋节,李文焕烧鸡开始直播推广,“我们搞直播,除了销售产品外,更注重文化的传播。消费者只有认可了我们的饮食文化,才能更好了解产品。”
通过直播,只用了半年时间,李文焕烧鸡就顺利走出了沧州,让老味道开始飘香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