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0日
第07版:07

画出梦中的色彩

本报记者 齐斐斐

绿竹小院,午后的一道阳光斑驳地洒在韩晓峰那张古朴的画案上。几十米外,是城市的车水马龙,而这里,却连落叶的声音都能听得到。

韩晓峰的画室,是个多彩的世界,没有限制,没有拘束,所要表现的思想体现在每一幅作品中,如梦般美好,又如现实般清晰。

与书画的缘分,是天分使然。在韩晓峰的记忆中,家乡河间南马滩村是个朴素诗意的地方,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云、每一幢土屋都是他梦里的画面。他的爷爷是村里的文化人,家中的书橱里排着很多古朴的线装书,爷爷在灯下捧书而读的场面定格在他的脑海中。

对原生艺术的启蒙则是奶奶。韩晓峰说,奶奶是个精致的农家妇女,说精致是因为奶奶有着朴素的生活情调:原野上的一束野花,装在粗瓷的花瓶里,摆在屋里的八仙桌上,沁着满屋芬芳;一张剪纸,贴在雕花的窗户玻璃上,每当黄昏的光透过,把活灵活现的剪影打在土炕上时,韩晓峰总会拿起笔记录下这样美好的瞬间。家里的贫穷,并没有淹没精神的富有,在贫瘠的土地上,奶奶让一切都开出了花儿。奶奶对生活的追求、对美的向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从那时起,韩晓峰对色彩艺术有了懵懂的理解。上小学之前一次小孩子们的聚会,父亲为了哄孩子们玩,在纸上画了一幅牧牛图:一个小男孩,牵着一头牛,天真的笑脸,憨厚的老牛,这个自在惬意的画面给了韩晓峰很大的触动。从此,家里的鸡狗羊等家禽都成了他笔下的“模特”。

他痴迷画画。为了画画,他风雨无阻地去“写生”;为了不浪费纸,家里糊房顶的纸、从收废品那里买回来的报纸、木板,都成了他的画具。小学还没毕业,他就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小画家,谁家需要画布标、画背景墙,都请他去画。

就这样,从初中开始,韩晓峰选择了美术专业,一直勤奋学习、刻苦修炼,在河北师大美术专业毕业后,到沧州市第三中学任教。

从不善于表达的“艺术老师”到沧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韩晓峰教学十几年,培养了中央美院、重庆美院、四川美院等优秀美术生上千名。但繁重的教学任务让他逐渐觉得,一个热爱画画的人,如果摆脱不了纷扰的空间、不能沉下心来去创作,那就犹如机器没有了动力。于是在2009年,他调整工作重心,回归创作。

之后他去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潜心学习众家之长,收益良多。在创作中,他追求原始朴素的风格,寻找传统美学与当代性的结合点。他的《乡戏》系列,带着儿时对戏曲的记忆,把传承国粹和现代社会人们的多面性结合起来。他用古朴厚重的色彩去表现脸谱的意义,达到现实与理想的转换,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的思考,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艺术生命力的另一番解释和传承。

他的山水系列作品,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所要表达的自在豁达、闲适自然的思想寄情山水,传达了梦幻、浪漫又反映现实的精神世界。多年来,韩晓峰凭着个性的创作,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大型展览中获奖,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在绘画的道路上,韩晓峰追求更高的造诣、更自然朴实的艺术风格,为时代着墨,为未来添彩。

2023-05-10 本报记者 齐斐斐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0230.html 1 画出梦中的色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