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芹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凝聚着中国智慧,堪称“流动的文化”,运河两岸,孕育了勤劳智慧的人民,代代传承着不朽的精神。
生生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大运河空间跨度大、使用时间久。运河流经区域自然地理状况复杂,历代运河建设者们,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运河连通为一条纵贯南北的人工运河,生生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浸润其中。沿沧州境内运河自南向北,无论是练就走向世界的吴桥杂技,还是精雕细琢出红木精品,人们奋斗、进取、追求美好生活,从未停下过脚步。今天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无不体现着这种奋斗进取精神。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2000多年来,大运河的水系在变,河道在变,水情在变,治水理念在变,治水方略在变。沿岸百姓因时因势而变,让运河文化焕发时代风采。在油坊口村,除了大运河陶球,这村还引进了东光全卤面、沙家门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民宿、农家乐,他们正围绕漕运文化和民俗文化引入新业态。
忠义的使命担当精神。在大运河漫长的发展史中,通过一项项工程和一个个鲜活人物,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传承且发挥得淋漓尽致。大运河开凿发展的历史,因人文活动而成就了忠义的使命担当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在油坊口村,有教书育人、为民减税请命的义者,也有铁骨铮铮的民族大侠霍元甲,今天的村民们,依然崇尚忠义之风。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留给我们的精神比起运河的物质形态更深刻、更久远、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