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6日
第05版:05

数字化转型 拓宽企业战略选择

本报记者 吕 坤 摄 影 魏志广

沧海ODF车间数控室

工作人员安装调试朗锐设备

【阅读提示】

循环水利用、零废弃排放、节约成本35%以上;新型闭环优化运营模式实现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和集成化,助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一台设备满足客户80%的生产需求,生产速度是国际同行两倍……

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智能升级,正在极大影响现有经济结构,助力产业升级。沧州企业纷纷行动起来,迎接机遇与挑战。

“无菌手术室”级别的挑战

水资源循环利用、废弃排放为零、比同级别生产线节约成本35%以上……

在河北沧海核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只有几名员工轻松操纵着屏幕,车间内的机器“一丝不苟”,把钢板运到生产线上,再经由设备挤压,像“拉拉锁”一样进行焊接,几乎每3分钟就可以出一根管。在直缝埋弧焊生产领域,这个速度以前是8至12分钟。

这是沧海集20余项专利于一身的国际首套ODF生产线。所谓ODF,即轨链模压成型,这套机组突破了现有成型轧机的技术制约,开创了一种“集所有传统生产线优点于一身”的全新焊管制造理念,可以实现连续的与内壁无接触焊接成型,确保产品光亮、无划痕、应力分布均匀。不仅如此,在二次加工的过程中,还可以弥补原料缺陷、提升产品性能,且产品更耐腐蚀、精度更高、质量更稳定,可以大量代替不锈钢管等金属材料的消耗,就算应付温差大、工况复杂、地形复杂、成分复杂的操作环境,也游刃有余。

从管件到管道,转型伊始,沧海就“不走寻常路”。要做一个属于自己、能站立在行业高处、集传统加工优点于一身的生产线,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在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的血拼消耗中,这又是一条光明的路。

变产品痛点为卖点,是沧海核装在绿色制造路上的重要一步。而这一步的背后,是坚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从沧海想做这条生产线开始,就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配套设备,40多米长的主机,要求设备平行度的安装误差不超过0.2毫米,几乎是“无菌手术室”级别的挑战。如此严苛的要求,也为数字化车间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沧海,不仅生产线的各个岗位能清晰显示下一步该执行的任务,坐在办公室中的相关人员、远在万里之外的客户,也能够轻松看到管道的“前世今生”:材料编号、材质、生产日期,每个环节的操作人员是谁、操作流程怎样、完成效率如何,所有数据都可追溯。

在公司董事长赵德清看来,这还算不得数字化转型的高级形态。他坚信,通过更深入的数字化赋能,不仅能降低人力成本,还可以在绿色环保方面实现更多突破。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四化”

手掌厚度的巨型钢板通过轨道输送线被送进钢板超声波探伤仪“口中”,探伤仪拥有226个通道,可以通过双晶直探头,利用超声波对钢板进行100%探伤,检测钢板中是否存在分层、片状夹杂等缺陷,再经由铣边机完成毛边修剪,达到生产规格要求,预弯机、成型机……逐渐加工成合格的大直缝埋弧焊钢管。

一套程序下来,数据的采集也同步完成并自动存入数据库,铣边机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器,这里成为业内首家对钢板进行激光测距的企业,并实现远程控制改造,现场无人值守。这就是青县巨龙钢管有限公司车间内的日常一幕,也是公司正在打造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缩影。

近年来,巨龙钢管以管道生产工艺痛点为突破口,利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信息化集成体系、工业机器人、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搭建起一套完善智能工厂生产体系的架构,实现了大直缝钢管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和集成化生产,在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中,巨龙钢管的“大直缝埋弧焊接钢管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

这一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了主流业务流程的新型闭环优化运营模式。一条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覆盖率达到了98%,岗位操作人员缩减37.5%,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升级周期缩短了30%,精品率提升了12%,为管道装备行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技术经验。

公司副总经理刘彦华表示,大直缝埋弧焊接智能工厂的应用,是公司打造精益化智能工厂的大胆尝试和探索。实现了工厂全面展现、全方位感知和自动控制,有效提升了生产、能源、设备、质量的综合管理能力,生产过程可视化、透明化程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控水平,为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小身材”释放大能量

客户都是国内外行业“顶流”;柔性设备生产速度可以达到国际同行的两倍,但价格只有其70%;一台设备能满足客户80%的生产需求,并实现“多合一”;多项技术在国际市场具有绝对优势。

凭借持续创新,朗锐包装技术(沧州)有限公司在两年间拿下60多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下一个目标是行业主流市场。

这背后,数字化转型功不可没。

朗锐的立体化智能仓库只有约700平方米的存贮面积,占地面积只相当于原来仓储的1/5,但容量却更大,里面有近50层,智能化程度也更高。以前公司盘点一次仓储需要七八个人工作两三天,准确度只能达到97%,现在所有数据实时在线,准确度达99.8%,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生动演绎了“小身材大能量”。

在朗锐,不仅是仓库,处处可见智能化和精益生产的影子。

2020年6月,朗锐上线了SAP系统,完成了智能化工厂的第一步。SAP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是绝大多数世界500强工业制造企业的选择。目前,SAP的应用贯穿整个公司体系,从财务、内控管理、生产到供应链,渗透在每个环节,基本实现了全信息化管理。

在公司董事长刘瑞松看来,管理创新是创新的底层逻辑,产品竞争力是体系竞争力的产物,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高效,需要严谨的过程控制体系。

面对未知的挑战,企业要做的是以技术这一目标为引领,展开整个创新体系的建设。对行业做出预判,找出高速增长点,做系统方案的提供者和引领者,引领行业的技术创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动力源。

2023-05-16 本报记者 吕 坤 摄 影 魏志广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0888.html 1 数字化转型 拓宽企业战略选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