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齐斐斐)“今天我捐赠的这点捐款,是我应该做的贡献。”前几天,在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上,“敦煌女儿”也是沧州“肃宁儿媳”的樊锦诗回到母校,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学研究。
此次捐赠的资金,包括2019年樊锦诗获得的“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正能量奖奖金(该奖金总额为2000万港币,其中一半捐给母校,另一半捐给敦煌研究院),还有2020年获得的“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港币。在此基础上,樊锦诗为了使基金本金能达到1000万人民币,又将她本人多年的积蓄捐出。
樊锦诗是浙江杭州人,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自1963年北大毕业后在敦煌研究所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的女儿”。2018年12月28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2020年入选“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等。
40多年来,工作时,每年她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万元,捐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坚持了近30年;每次获奖的奖杯、奖章与奖金也都交给敦煌研究院。2014年,樊锦诗退休,她又把公积金账户里存的45万元一次性捐出。
樊锦诗的丈夫彭金章原籍肃宁县寨南村,二人相识于北大。1967年1月15日,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他们便两地分居,时间长达19年。直到1986年,彭金章放弃事业来到敦煌与妻子相聚,从此,两个人在敦煌朝夕相处,一同为研究敦煌文化竭尽全力,度过了31年的时光。2017年,彭金章因病去世。
樊锦诗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在捐献现场,她说:“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对我来说,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做的事做了、该出的力出了,没有愧对祖先和前辈交给自己的事业,这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