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3日
第06版:06

泊头苏克:

参与指挥“奇袭白虎团”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本报通讯员 范凤驰 董书明 李国荣

苏克指挥作战有勇有谋

苏克(左)和战友

20世纪60年代,以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尖刀班深入敌后,出奇制胜歼灭“白虎团”团部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京剧现代戏《奇袭白虎团》风靡全国,成为永不磨灭的一代经典。实际上,后来据参加过那场战斗的老兵们回忆,战斗过程远比影视剧要惊险曲折得多。

泊头文史爱好者下乡寻访中得知,参与指挥“奇袭白虎团”战斗的苏克是泊头西辛店乡常村人。

在泊头革命史上,苏克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抗日战争时期,他是献交县第六区区委书记;抗美援朝,他参与指挥了著名的“奇袭白虎团”战斗;他逝世前,嘱咐家人,死后把政府给的抚恤金全部捐给老家西辛店乡。

他的故事,至今仍在家乡传颂。

书香门第

走出英勇爱国青年

吕保国是苏克的族侄,他说,苏克原名吕化同,1920年出生在泊头市西辛店乡常村。

苏克的父亲吕泽显是一位勤劳的庄稼人,母亲苏氏是交河城一财主家的闺女,通情达理。吕家在村里人多户大,日子过得富裕安稳。吕泽显上过私塾,又爱读明清小说,是附近有名的文化人。他让3个儿子都到私塾里读书,接受教育。苏克学习勤奋,很小就能写出简短的文章。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一路南下,同年9月底占领了泊镇。次年3月,占领了交河县城、富庄驿等地。接着,对交河县西部开始了残酷的扫荡。

与此同时,由爱国青年组织的“抗日救国联合动员会”成立。受他们的影响,19岁的苏克开始参加抗日活动。

1939年1月,交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并组建了抗日大队和各区小队。苏克此时已经结婚,在父亲的支持下,参加了县大队的工作。不久,他和黄立荣一起到六区组建了抗日小队。

“为了家人不受侵扰,他将名字吕化同改为苏克。‘苏’是母亲的姓,‘克’是战胜的意思。苏克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吕保国说。

那些年,苏克在四营、西交河一带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召开群众大会,痛斥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很快发展了20多人参加区小队,他任书记,黄立荣任队长。

苏克动员外村的热血青年参加抗日,还把本村十几个乡邻同伴也拉进队伍。在苏克的感召下,区小队的抗日队伍不断壮大。

深得民心

百姓为掩护他牺牲

1942年冬,苏克回到献交县。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住到了火把张村张树荣家养伤。

虽然做足了保密工作,但时间一长,消息还是传到了敌人的耳朵里。

一天黄昏,8名荷枪实弹的日伪军牵着一只狗朝张树荣家奔来。听到敲门声夹杂着吆喝声、狗叫声,苏克顿感情况不妙,迅速整理好文件钻进了地道。张树荣一边掩盖地道口,一边叫老伴儿去开门。刚走到门口,门已经被敌人撞开,日伪军闯进了院子。他们举起刺刀对准张树荣老两口,呵斥着让他们交出苏克。眼看老两口闭口不言,日伪军松开狗绳,狼狗吼叫着朝两位老人扑去,衣服被狗撕烂,腿上、胸上、背上也都是伤,鲜血直流。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出卖苏克。

敌人到屋里搜寻无果,气急败坏地走了。临走,残忍地将张树荣杀害。

过了许久,苏克走出地道。他扑倒在张树荣跟前,抱着老人失声痛哭……随后,他和乡亲们含着悲愤埋葬了张树荣,为他老伴儿治好了伤。从此,苏克认张树荣的老伴儿为“干娘”,尽人子之孝。

1945年9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上级指示,从各县游击大队中抽调作战勇敢的战士到河间整训,然后编入野战部队。苏克带领献交县抗日游击大队的200多人,离开家乡参加整训,并被编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68军某部,走上了解放全中国的战场。

赴朝作战

提出“奇袭白虎团”作战方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苏克作为68军203师607团政委,首批入朝。

1953年7月13日,为了逼迫敌人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在金城打响。203师的任务是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以一个营插入敌人纵深,抢占有利地形,阻止并歼灭敌人。

203师的对面是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即白虎团。607团要与609团协同突破敌人前沿阵地,然后向敌人纵深进攻。

战斗的难点是穿插营如何插入敌人纵深。为了保证穿插营作战,师部决定派小股侦察人员化装潜入敌人“心脏”——白虎团团部,打乱敌人指挥系统,保证穿插营顺利穿插到位。

穿插营由609团2营担任,化袭班由607团的侦察排选派。此时,607团政委正是苏克。接到任务后,他与侦察股长亲自研究化袭班的人员配备。起初,苏克打算在全排甚至更大范围内挑选最强骨干组成一个班,但侦察股长认为,临时组建的队伍在战斗中未必协同得好,建议以建制班充当。苏克采纳了侦察股长的建议,决定化袭班由侦察排一班担任。在由谁率领化袭班的问题上,苏克请示了上级领导,最后决定由副排长杨育才率领化袭班执行此次任务。

化袭班组成后,苏克到化袭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讲这次任务对于整个战役的意义。

然后,又组织化袭班在敌人阵地前进行侦察,反复熟悉地形,在苏克的指挥下,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苏克和侦察股的领导与化袭班全体战士,反复研究作战方案,设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并考虑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万无一失。

7月13日,化袭班进入前沿阵地集结待命,14日,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领化袭班10多名战士奉命出发。几个小时后,战斗结束,敌人“白虎团”指挥机构被彻底捣毁。

奇袭成功

32岁名扬部队

68军203师作战科长康海多年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奇袭白虎团”战斗过程远比后来戏曲描述得惊险曲折。他还说:“正面强攻不行,所以就有了化装奇袭的想法。最早提出这个作战方案的是203师607团政委苏克。”

泊头文史爱好者也在网上搜集到相关资料,资料显示,在203师一次党委会上,607团政委苏克提出了这个大胆的方案——组建一支小分队,化装成敌军,直捣白虎团的团部。

“白虎团的驻地在金城最前线,他们修筑了碉堡和机枪火炮工事。如果贸然进攻,拿炮火攻击,反而容易失败。所以,就有了化装奇袭的想法。最早提出这个作战方案的就是苏克。一开始,大家也觉得靠十几个人穿越敌军重兵防守的区域不可思议,大多数指挥员对这个风险极大的奇招没有把握,但是师长最终决定执行这一计划,将化装袭击的任务交给了607团侦察排。”泊头文史爱好者说。

奇袭白虎团取得胜利,32岁的苏克名字传遍了整个志愿军部队。

在族侄吕保国看来,叔叔苏克不仅作战有勇有谋,为人还十分低调谦逊。

“1991年清明节,71岁的苏克和张树荣的儿子张洪连一起来到张树荣的坟前鞠躬致敬,因为救过他一命,叔叔一辈子都忘不了。”吕保国说,1999年苏克逝世,生前曾嘱咐家人,把政府发放的抚恤金捐给老家西辛店乡,作公益事业用。这一切,都凸显着苏克的高尚品德。

2023-05-23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本报通讯员 范凤驰 董书明 李国荣 泊头苏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1823.html 1 参与指挥“奇袭白虎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