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时指出,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挖掘乡村振兴的特色亮点,因地制宜、变废为宝、谋求创新、不断发展,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打好乡村振兴“农”字拳。民以食为本,农产品不仅是人民群众“菜篮子”里的粮食,更是带动人民群众创富增收的“金钥匙”。要依靠当地特色资源禀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挖掘并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强党建引领,打造农产品种植基地,采用党员分包制度,积极发挥党员带动作用,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种植一线。要完善产业链条,以当地加工产业为基础,并整合当地的物流配送、批发、仓储等设施,实现生产、交易、仓储配送一体化,加快建立专业市场体系。带动当地农产品更快、更好、更稳地走出去,树立农产品“金字招牌”。
打造经济带文化建设,以文促兴打好乡村振兴“文”字拳。文化能传承,也能启智润心。要重视乡风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开展乡风文明活动,变废为宝打造乡风展览馆,定期开展茶话会等群众性活动,在面对面、话与话、心连心中筑牢群众基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精神内涵,充分利用辖区内河流、古道等文化资源,打造集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经济文化带,在“参观游览”中涵养文化修养,在“休闲娱乐”中助推经济发展。
构建生态宜居新家园,改善环境打好乡村振兴“绿”字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狠抓乡村环境“无人问、无人理、无人管”的工作现状,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路长制”“河长制”“田长制”等制度,成立工作小组,划分区域,确保每个区域分包到组、分包到人、分包到位。要定期开展人居环境大比拼工作,采取实地督导、多方联动、问题整改、结果晾晒等多种形式,激励各村迅速响应、积极行动,持续吹响人居环境整治冲锋号。要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回头看工作,对于重点脏乱差等环境死角,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安排重点人员及时负责,定期巡查,年终开展环境先进模范评选表彰,激发群众热情,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格局。
乡村振兴既是人民期望,更是大势所趋。在新的蓝图背景下,一幅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乡村全面振兴画卷已徐徐展开。我们要因地制宜,打好“农”“文”“绿”组合拳,以农业形成产业,以文化濡染乡风,以生态反哺乡村,真抓实干、齐抓共管,奋力谱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