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黄骅中学学生王金营因为身有残疾,连续三年高考都被大学拒之门外,但他不气馁,第四年考取了黄骅第一的好成绩。母校老师找县里、跑省招办,四处奔波,终于圆了王金营的大学梦。提及往事,王金营说,这份恩情,一刻也不曾忘记——
“您的快递到了。”5月14日,河北大学一间办公室内,一个电话打断了王金营教授忙碌的思绪。快递是从母校河北黄骅中学寄来的,签收打开,里面是一本建校70周年纪念册《绒花集》。
黄骅中学举办校庆时,王金营没有前往,没想到母校专程寄来了纪念册,他的内心涌起一丝温暖和感动。
《绒花集》里收录的是黄骅中学师生回忆学校的文章。王金营翻阅着,思绪被拉回到40年前。当看到赵立泰老师写的《两进黄中任教的故事》一文时,王金营鼻头一酸,眼眶红了。赵立泰是王金营的班主任,这篇文章里记录了王金营的高考经历。
“40年前,我是一个多次被大学拒之门外的学生!”王金营陷入深深的回忆里。
王金营是黄骅镇赵孙村人,1978年进入黄骅中学就读。他刻苦、用功,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成绩尤其突出。1981年至1983年高考,他成绩年年过线,却因身有残疾而连续落榜。1984年高考,他考取了全县(时为黄骅县)第一的成绩。正当他憧憬大学校园生活时,一个噩耗传来:档案再次被退回到省招生办。
师者大爱,惜才育才。当时高考录取已进入尾声,时任黄骅中学副校长的赵立泰心急如焚。他立即请时任学校党支部书记的刘宝桐借了辆车,急匆匆赶往省招生办。当时,因高考录取接近尾声,招生办的大门紧紧关着。赵立泰和门卫讲明情况,门卫被感动了。赵立泰跑到招生办大厅,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考生档案,见有人进来非常惊讶。赵立泰说明来意,并出示了一张盖有公章的证明信:王金营毕业后,如果影响分配,由黄骅县负责安排工作。
招生办负责人问:“你是考生什么人?”“我是他的校长,他是我的学生。”赵立泰回答。“你和他非亲非故,这种认真敬业精神令人感动,这个学生收下了,录取到河北大学数学系。”省招生办当即给出了明确答复,赵立泰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直到大学毕业整理档案时,我才见到这封证明信。”王金营感激地说,他也是事后才知道,当年高考一结束,他的任课老师们就忙着整理他在校的有关材料和事迹,只为能将他顺利送入大学校门。
“我怎么能不感动!怎么能不感激!没有赵老师及黄骅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没有我的今天……”王金营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这份恩情,深埋心底40载,他一刻也不曾忘记。
王金营说,进入大学后,他时常寄一些试卷给母校的老师们,希望对学弟学妹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而他,更是不负众望。本科毕业后,王金营攻读了硕士学位,后取得南开大学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成为人口理论研究专家,现为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母校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关爱,不仅改变了我的一生,他们的言行也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深刻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含义。”王金营说,他很幸运,师从如此优秀的老师;他很高兴,此生能耕耘于教育田园。为此,他将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