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港务集团工作12年了,先后参与了黄骅港综合大港海上施工项目防波堤、围堰、航道疏浚、吹填、码头建设及港口船舶调度等方面工作。
我和妻子刚来黄骅港的时候,为了尽快了解情况,我们坐着公交车围黄骅港绕了一圈。当时港口建设和现在没法比,道路不平,尘土飞扬,一路上看不见几棵树。但印象最深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当地人对建设黄骅港的热情和心气儿。记得在公交车上,司机一听我们是来建设黄骅港的,一个劲儿地感谢、欢迎。一路上,他详细介绍了黄骅港的现状,还一再告诉我们,黄骅港正值建设高峰期,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说实话,我和妻子当时真的被司机大哥那股热情劲儿打动了。
大学毕业后,我和妻子一直从事港口建设工作,对港口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正是因为当时黄骅港综合大港正在建设高峰期,所以才决定投身到黄骅港的开发建设中来,想为港口建设出份力。
司机大哥带着我们走了一路、聊了一路,他的热情和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黄骅港、建设黄骅港的决心。
当时,综合大港的建设和运营正处于起步阶段,海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工程量大,像航道疏浚、防波堤抛沙抛石、围堰吹填、打桩建码头等,海上施工船舶进进出出穿梭不停,一派繁忙景象。
为保障海上船舶作业安全,我们联合海事局、海上各施工单位成立了黄骅港综合港区、散货港区涉水作业联合调度室,既要统筹安排施工船舶进出海上施工区域,又要保障已经通航的10万吨级航道的通航安全。
在2012年和2013年,我几乎每天都在海上巡视施工现场。夏天顶着烈日,晒得跟煤球一样黑,皮都晒脱了;冬天迎着巨浪,寒风刺骨,就是穿得再厚,也能被打得透骨凉。
虽然辛苦,但心里是甜的,因为见证了综合大港的成长——从开始的10万吨级航道,到世界最长的20万吨级人工深水航道;从起步的8个泊位,到现在10万吨级、20万吨级的19个泊位,综合大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由我们参与建设的黄骅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后来,我又主持筹备成立了沧州黄骅港综合大港综合调度中心(港口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并主持日常工作——2020年6月,沧州黄骅港20万吨级空载船舶夜航顺利开通;2022年7月,泰地液化码头正式通航;2022年10月,成功组织沧州黄骅港20万吨级满载进口锰矿船舶及黄骅港建港以来乃至全国装货量最大的10万吨级化肥船舶“奥菲尼迪”轮安全靠离泊;2023年4月,成功组织沧州黄骅港首艘10万吨级国际航线油轮安全进出港……近5年里,我和我的团队累计调度组织船舶进出港20300多艘次,其中20万吨级船舶进出港3300多艘次,完成货物吞吐量44519多万吨,集装箱完成379万标箱以上。
作为一名港口建设者、亲历者、见证者,我既荣幸又感到重任在肩,今后,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黄骅港的建设中,为将这里打造成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继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