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沧州企业求才进一步降低了门槛。
泊头市一家铸造企业的一位管理者就深有感触。几年前,公司好不容易从北京请来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力量。但有时候感到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细究之下,发现原来北京的医保卡不能在沧州使用,生了病就得回北京治疗。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偶染小疾就可在当地治疗,因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京津冀实现一卡通,北京的医保卡在沧州也能使用,不必因病往返两地了,这也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智创造了条件。对于一个产业一个区域而言,有了优惠政策的加持,还要创造利于创新的环境,才能进一步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近年来,河间依托当地的再制造产业,打造优良的创新环境,引进了京津冀再制造产业研究院和北京高动态实验室合建实验室,推动产业和创新平台双向奔赴,同频共振。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动态导航技术实验室为例,其在“高动态环境测量”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方面有多年的技术积累。
这样一个知名的研究机构,也有自己的痛点:实验室位于北京,如果需要加工某个零部件,往往得到上千公里外的西安等地才能完成。一次加工不理想,零部件还得继续搭乘物流车往返两地,不但增加了研发成本,也极大浪费了时间。
而河间打造适宜的环境,一举解决了实验室的痛点。
实验室落户河间经济开发区,周边就有多家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再制造企业,如有加工需求,研发人员只需用小推车把部件推到隔壁企业车间,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加工。这样一来,原本最少一周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几个小时就能实现,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科研效率。
引进高动态实验室,对于当地产业升级不无裨益。实验室开发的快速识别废旧机器零部件智能检测项目,为零部件分拣装上“智慧之眼”。此外,与沧州格锐特钻头有限公司合作的智能钻头项目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