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运河岸边,骑行、健走、长跑……一场场竞技赛轮番上演。打拳、练器械、打篮球……休闲时光,运动健身乐趣多多。
如今,大运河畔成为众多运动爱好者的打卡地。竞技比赛、群众活动、健身设施等体育元素纷纷加入,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增亮添彩。
同时,我市以运河沿线为载体,打造高质量精品赛事,培育重点体育项目,建设体育文化片区,打造精品体育旅游线路,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前不久举办的半程马拉松大赛和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系列活动,贯穿大运河、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等地,让市民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感受狮城人文古韵内涵。
体育运动增活力
清早,泊头市大运河畔,一派生机勃勃。山楂树广场上,六合拳爱好者步履矫健;大运河文化公园里,健走队员们口号响亮;堤顶路沿线,骑行队伍一路向前……
日前,沧州市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系列活动走进泊头,500多名运动爱好者通过公路自行车赛、健康跑、武术邀请赛等形式,在大运河畔享受运动快乐。
泊头市民齐淑智经常和同伴沿大运河畔骑行,风雨无阻。遇到好的风景,就停下来,拍照、小憩,春日万物萌发、盛夏草木丰茂、秋来果实累累,寒冬白雪皑皑,大运河一年四季的美景,都被他收录光影间。
大运河畔越变越美,各种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4月8日,沧州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暨沧州市第九届半程马拉松赛在大运河畔鸣枪开赛。一场“半马”,点燃狮城人运动健身的热情。
4月23日,河北省“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沧州站”落下帷幕,我市健走健身协会35支队伍近3000人沿大运河绿道健步前行,欣赏沿线风光,共享运动魅力。
……
一场场体育活动为大运河注入满满活力。
大运河体育系列赛的举办,塑造了大运河运动、时尚、休闲标签,也更好地展示了我市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设成果。
健身设施助休闲
晚风吹拂,傍晚时分的百狮园内,因运动人群的到来而更显热闹。临水木栈道上,老人悠闲散步;园内的健身活动区,孩童嬉戏玩耍;笼式篮球场里,几支队伍轮番对战……
百狮园位于我市大运河的一个“几”字湾处,向南直线距离约1.5公里处,是占地更广的大运河公园。太空漫步机、太极推揉器、智能椭圆机、智能自行车……健身活动区里,各式健身器材整齐排列,迎来一拨又一拨健身爱好者。
市民刘春恒的家在大运河公园附近,晚饭后他经常来此锻炼,“椭圆机有智能语音指导,锻炼更科学了。”
去年,我市中心城区运河段沿河铺设健身步道15公里,建设体育场地设施100余处。
我市充分利用运河生态文化带、主要干道、长廊为主体框架,进行中心城区体育休闲设施建设。
沿大运河两岸打造了带状体育休闲公园,建设了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再加上乒乓球、笼式足球、篮球、武术或儿童乐园等占地较少的健身站(点),形成了相对封闭、集观光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绿色长廊。
同时,在主要干道两侧的绿地、空地,打造间隔适宜的小型健身场地,建设了以体育休闲为主题的公园、游园及街边景观带,并因地制宜配备了体育健身设施。
融合发展新路径
运河水清岸美,飞燕轻轻掠过水面,穿行的骑行队伍与河畔垂柳挥手寒暄,妙趣横生;风光旖旎的沿河栈道,带来丰富的慢行体验……
穿过大运河公园,市民吴艳秋和家人沿运河一路向南行走,行至王希鲁闸所,一座古香古色的桥梁映入眼帘。由此沿运河继续南行,曲径通幽,草木茂盛,忽逢捷地闸。“这是南运河上历史最悠久的闸所,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人群中,一位徒步爱好者说。
在这里,可以看到运河文化、水利文化、人文景观的三重融合。
不久前,青县举办的“沧州市大运河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为沧州“大运河+体育”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运河岸边、乡村小径、街边游园……每一处,都成为市民运动休闲的好去处。打造集文化体验、运动休闲、景观赛事于一体的体育文化产业,正成为推进大运河体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