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买回来啦,赶紧来卸车!”6月19日8时30分,随着冯丽娜一声高嗓门,运河区明珠社区大运河慈善助老餐厅顿时热闹起来。
6时30分,冯丽娜和刘桂芹就骑着电动车往菜市场赶。当天是她俩负责采购的日子,得早早地把中午用的菜买好了,不能误了饭点儿。
冯丽娜和刘桂芹是助老餐厅的志愿者。这个助老餐厅由市民政局推动指导,市慈善总会与市力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设立,每周一到周五为辖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免费午餐,餐厅的运营费用全部来自社会募捐。
当天中午的菜谱是小白菜炖粉条、地三鲜、白菜疙瘩汤和米饭。这边,几个人负责择菜、洗菜、切菜,那边忙着蒸米饭、做汤,社工和志愿者们分工协作,忙碌却有条不紊。“老人们牙口不好,小白菜一定切小段,炖烂糊点儿。”“米饭稍微多放点儿水,别忒硬了。”不时有人提醒着。
“高姐,你怎么来了,快在家多歇几天。”高海燕的出现,让大家有些意外。
“我看群里消息,今天中午做地三鲜,每次都是我炒,我把料配好了,教你们炒完了再走。”高海燕身体不舒服在家歇着,还不放心助老餐厅里的事。
不一会儿,米饭熟了,菜和汤也准备就绪。11时,准时开餐。
88岁的肖德胜排头一个,打饭的间隙,他跟记者说:“我和老伴儿自己住,儿女不在身边,做饭也麻烦。自从有了助老餐厅,每天中午都能吃上免费的热乎饭,还天天不重样,真是暖胃又暖心,太感谢这些好心人了。”
明珠社区辖区的8个小区都为老旧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40%。老人吃饭问题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助老餐厅负责人曹淑丽告诉记者,助老餐厅的设立,本来是为了解决一些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问题,没想到无数人的绵薄之力渐渐汇成爱心海洋,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加入进来。
辖区居民马俊杰年轻时开过包子铺,听说社区有助老餐厅,她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包子、花卷、大饼……她每天变着花样给老人们做。
冉庄芬每天不光在餐厅里忙活,还负责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每年暑假,她的儿子都来当志愿者,辖区居民称她们为“母子送餐小分队”。
赵俊玲是聋哑人,她每天除了负责给邻居送餐,还是助老餐厅的专职“卫生监督员”。餐厅里哪儿脏一点儿,她都得赶紧收拾干净了。
“曹老师,端午节包粽子别买枣了,我家有,我带两箱过去。”曹淑丽正说着,志愿者王梅林给她打来电话。
听着暖心的故事,翻开助老餐厅的爱心记录本,记满了热心人捐助的食材:一袋杂粮、两兜鸡蛋、4捆大葱……好人之城,善美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