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夕,青县民政局联合青县快乐阳光爱心协会,一同走进马厂镇王维屯孝老食堂。志愿者为老人们包粽子,和他们叙家常、话民俗,共度佳节。
针对农村困难老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不高的现状,近年来,青县以“党建引领、村办民助、自愿参与、因村制宜”为原则,整合农村资源,盘活农村幸福院、文化活动中心、闲置民房等场所,建设“孝老食堂”。同时,积极动员党员干部、“乡贤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级自治组织成员、热心村民、爱心企业员工和大学生等成立志愿服务队,为农村困境老人、独居老人集中提供一日两餐或三餐,既让他们能够吃上一口“热乎饭”,又为他们搭建起相互交流、丰富精神生活的平台。
合力共建
爱心汇聚支持
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孝老食堂长效运营的关键。青县通过“孝老食堂”建设,不断将农村志愿服务爱心平台的触角向更宽更深处延伸,为各界爱心人士踊跃支持家乡养老事业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金牛镇大鹁鸽留村“两委”提出建设“孝老食堂”的想法后,得到全村群众大力支持,迅速掀起捐款热潮,企业和村民爱心捐款达31万元。
曹寺镇曹寺村以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为主要产业,村民自愿捐出闲置房屋,6家企业、近百名村民捐款11万元创办“孝老食堂”,热心群众还纷纷为孝老食堂捐赠蔬菜。
木门店镇结合本地实际,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与孝老食堂建设相结合,通过村委会承包土地流转示范田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发动本地民营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助老,成立村级孝老基金,为孝老食堂运营提供长效经费保障。
志愿服务 助推移风易俗
青县还积极探索“孝老食堂”建设与农村移风易俗相辅相成的服务模式,以志愿服务推动文明村镇建设。
流河镇人和镇村通过村“红白理事会”倡导红白事简办,节省下的资金加上社会捐款,全部用于创办“孝老食堂”。理事会成员还组织全村63名妇女组成志愿服务队,轮流为老人们服务。在送餐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助洁、助浴等新的服务项目,不仅解决了困境老人的吃饭问题,也助推了文明乡村新风尚。
创新形式 服务更加多元
在木门镇前仔仪村,村里与镇区“优托学生服务中心”签订送餐合作协议,常年为全村8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孝老食堂配餐送餐服务。这种做法有效节省了村级孝老食堂的人工、厨房设备等经费投入,使孝老食堂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不仅如此,全镇的孝老食堂设备和食材由专人负责采购,每日饭菜至少留样3天,厨师有健康证,有效确保食品安全。建立孝老食堂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各孝老食堂与老人及其家属签订安全协议。同时,配齐灭火器和燃气报警器,配备一名安全员,负责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养护,定期组织消防、电力、燃气等专业人员对孝老食堂的房屋消防设施及用电、用气安全进行检查。
在“孝老食堂”建设运营过程中,青县不仅聚焦老人们的吃饭问题,而且不断向多元化迈进。志愿者定期到各孝老食堂进行慰问,因地制宜引入戏曲、书画、文娱等活动形式,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敬老志愿实践活动。老人们也利用自身特长,教孩子们下棋、写字,老少相宜,其乐融融。
截至目前,青县已建成投入运行孝老食堂92家,拥有志愿者1000余人,8000多位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