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理念和主导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按照“生产+加工+科技+流通”的发展理念,我市在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实施“百园提升”行动,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更新理念
106个园区提升质量
时近6月底,走进泊头市营子镇桑椹现代农业园区,桑椹后期采收仍在进行,桑椹干交易火热,收购客商和加工户络绎不绝。
“今年园区实施提升行动,制定了《泊头桑椹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我们按照标准统一管理,桑椹品质好、产量高,产销两旺。”种植基地负责人满脸丰收的喜悦。
“发布地方标准是我们园区开展‘百园提升’行动完成的目标之一。今年,在做好品牌宣传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加社会渠道投资,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老盐河生态旅游经济带建设,着力打造1400亩桑椹种植标准园。通过统一规模化管理标准、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助力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园区负责人胡树勇介绍道。
泊头市营子镇桑椹现代农业园区,还只是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开展“百园提升”行动的一个缩影。
“自今年开始,我们计划利用3年时间,分批推进全市106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开展‘百园提升’行动,实现种养标准化、产业规模化、加工精深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助力园区产业升级、装备升级、服务升级,带动县域现代农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项目监测中心负责人殷文红介绍道。
现代农业园区是示范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平台。近年来,我市不断突出重点和特色农业产业,以排头兵为标杆建起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达106个,主导产业涵盖粮、肉、蛋、奶、果、菜、棉、水产品、中药材等主要产业。
“经过多年创建,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呈现全面开花态势,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但纵观多年发展脉络,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经营理念落后,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有的更注重一产种植,在二三产业上下的功夫少,产业链条有待完善;有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还停留在依靠大量人工的阶段。”殷文红说。
“当前,全市范围内形成规模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资源已基本完成整合,下一个发展阶段,就是要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促进园区发展由数量提升向质量提升转变。”她说,推进“百园提升”行动,就是为了帮助县级主管部门及各园区打破传统经营思维,紧跟现代农业发展脚步,用科技“武装”自己,以新理念、新模式促进种植、养殖向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力所能及提升发展质量,逐步实现产业升级、装备升级、服务升级,示范带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八大主题
30项目标做好“自选动作”
引领各县级主管部门和园区更新发展理念,“百园提升”行动提出了8个主题:产品质量提升、粮食安全提升、绿色发展提升、科技水平提升、品牌建设提升、设施装备提升、投资带动提升、休闲农业提升。立足每个主题,又分别提出了几个主要提升目标,总计30项。3年行动期间,每个园区至少要在5个主题中选择5个目标完成提升。
“这些提升主题及目标,都是我们参考农业农村部、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曾发布的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诸多意见,并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管理科室研讨后,根据我市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多轮讨论、修改后才确定的。”殷文红解析道。
她说,“百园提升”行动,是我市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自选动作”。“在园区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思考,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新兴产物,虽然上级部门也提出不少指导意见,各地已有成功案例,但如果机械执行文件、模仿别人,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特色,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制定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多样主题,鼓励园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取长补短’。”
8个主题和提升目标的设定、排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将产品质量提升设定为首个主题,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着力提升园区农产品质量。鼓励各园区普遍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核心区经营主体重要产品全部可追溯,应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的全部纳入;鼓励新增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或新增ISO等质量认证;鼓励围绕园区主要农产品,制定修订或参与制定修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或生产操作规程等不少于一项。
粮食安全提升,也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各园区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或以土地流转及托管等方式新增规模粮食经营面积。也可统一推广粮食优良品种、配套良种良法,助小麦、玉米亩产量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进行绿色发展提升,可瞄向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致力于科技水平提升,可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智慧农业发展,也可着眼于优良品种的培育,或推动科研单位或专家在园区成立研究机构,逐步解决农业生产当中的短板弱项。
立足品牌建设提升,可为园区优质农产品注册商标,同时鼓励对已有品牌做好推广、宣传、营销、产品开发及设计等工作,或新建线下销售渠道、在电商平台新开店铺等,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设施装备提升也不可忽视。一产可新建粮食烘干、农产品储藏等设施,或推进老旧生产设施的改造升级;二产可发展冷藏保鲜、原料处理、分级包装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三产可新建冷链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
投资带动提升,则能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的经营可持续。可着眼于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园区主导产业扩大规模,或促进园区内部联合与外部合作。此外,还可积极申报项目,逐步做大做强园区龙头,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着眼休闲农业提升,可组织开展农业旅游节日、集中力量打造园区特色农旅项目、新增农旅资源建设,实现休闲农业提质升级。
“为保证提升目标的可行性,我们也多次向县级主管部门征求意见,注意接地气、不盲目拔高。基础弱一些的园区,可以多选些力所能及的小目标,综合实力强一些的,可以挑战一下‘高分题’。总之,就是鼓励各园区找准方向,有行动、有成果,在提升中蹚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年度“比武”
打造标杆培育精品园区
其实,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一直贯穿于创建工作中。自2020年,全市就确定了打造市级精品园区的目标。近几年,我市打造出了54个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一二三产融合度高的市级精品现代农业园区。还有不少园区晋升为“省”字号,目前,我市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园区11个。
“在现代农业园区质量提升中,我市涌现出不少标杆,如立足肉鸭全产业链发展的献县乐寿现代农业园区、着眼于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的青县现代农业园区,还有独具工厂化、规模化特色的黄骅市现代渔业园区及联农带农显著的泊头市亚丰现代农业园区。他们的实践证明了,质量提升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提升经营主体效益、服务带动广大农户意义深远,给了我们推进‘百园提升’行动的信心和底气。”殷文红说。
不同于以往的号召提升,此次“百园提升”行动,除了给县级主管部门及各园区以理念上的引领,还有考核上的奖惩。
行动开始后,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线上培训,计划在每年年末开展年度提升成果“大比武”,测评成绩计入园区年度综合评价成绩单,作为各级各部门支持园区的依据。与此同时,市县农业农村部门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对成效显著的创建经验和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
“行动期间,我们会深入园区进行调研,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探索更多促进园区经济发展的举措,不断完善园区发展机制和政策。”其实,采取这样的“硬动作”,除为了保障行动顺利开展,还意在“督促”经营主体尽快向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转变。
“有些经营主体求稳,满足于发展现状,害怕更新可能会带来经营风险。殊不知,朝着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前进,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才会稳定可持续发展,不被市场淘汰。”殷文红说,如果经营主体顺利完成了主要提升目标,实现了规模或种养水平上的跃升,还能向相关部门申请项目支持,有机会借助政策“东风”,迎来更多发展良机。
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随着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服务带动效应显著增强的发展格局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