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田俊荣
走进东光县找王镇复兴村,白底黑字的村规民约甚是醒目。“移风易俗崇节俭,新事新办新风尚。铺张浪费旧风俗,勤俭节约美名扬……尊老爱幼美德传,孝敬父母继世长……”细细品读,复兴村的村规民约文字虽然朴实,但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移风易俗、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等多个方面。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村规民约,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禁止的,行事有规可依。村规民约是俺村治理的重要推动力,在推进移风易俗、优化社会风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党支部书记郜文明说,立足维护村庄的和谐稳定,2021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就制定了村规民约,对村民们进行文明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
“我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把一些小问题化解在最基层。这两年,也正是通过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不仅刹住了红白事大操大办攀比风,还让孝老敬亲成了新时尚,增强了党群凝聚力,为乡村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说道。
原来,前些年,红白事大操大办之风在复兴村盛行,还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郜文明就没少听到村民抱怨。
“其实很多人都不希望这样,可是又好面子,怕被人说闲话。时间长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不小。”群众的需求,就是复兴村“两委”的行动动力。郜文明接过“当家人”的担子后,首先便想到向铺张浪费开刀,刹住这股歪风邪气。
借助村里早已成立的红白理事会,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标准——将白事从3天缩短到一两天,把至少6个菜的坐大席改成只吃大烩菜的大锅饭,办事期间禁酒、减烟,吹喇叭的队伍从12人减至6人,削减耍狮子、雇歌舞团等不必要的环节,取消谢差宴……通过一项项简办举措,一场白事至少能为村民节省5000元左右。
为了让移风易俗的新风尚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真正起到规范作用,复兴村“两委”会不时在微信群转发相关内容,红白理事会也不时走巷入户宣传。
“有了红白理事会的统一要求,所有人都一个标准,真真正正减轻了负担,大家没意见,现在都非常支持村‘两委’工作。”郜文明说。
在推行白事简办的同时,复兴村“两委”还不断倡导孝老敬亲、生前尽孝。对于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和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片、党员包户,定期随访,解决老人们的生活难题。
“和老人沟通,我们不光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还特别关注大家的心理变化。有些老人对生活有不满意的地方,不方便和孩子直接说,就由我们来作为桥梁,和他们的子女沟通,帮助解决问题。”一个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无论老少,都感受到了复兴村“两委”为人民服务的真诚用心,干群关系由此变得更和谐。
复兴村还只是找王镇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抓手推进移风易俗、乡村治理的诸多村庄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白事大操大办之风在找王镇的不少乡村盛行。一场白事办下来,多的要花两三万元,攀比现象严重。
为破除陈规陋习,找王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目前,全镇36个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小章程,从办事期限、孝衣、烟酒、锣鼓队、燃放烟花礼炮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不仅如此,红白理事会成员还多次入户宣传,倡导简办新风。
经过不断努力,找王镇各村的白事操办已经从3天缩短到一两天。还有部分村已取消烟酒招待,取缔烟花礼炮,简办成效显著。
在此基础上,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继续串巷入户宣传,持续以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等推进殡葬改革,从使用白布入手,推进移风易俗,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程序统一从简、规格朴素庄重,如今,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已在找王镇蔚然成风,既照顾了家属感受,又体现了文明节俭理念,为大伙儿带来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