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6日
第05版:05

把文化“种”在田间地头

本报记者 刘 伟

把惠民演出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7月1日晚,献县东部乡村大舞台上灯光璀璨,节目丰富多彩,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一场由献县郭庄镇文化站组织的文艺汇演正在火热举办。今年以来,献县郭庄镇文化站已经在乡村基层举办了12场文化活动,活跃了乡村文化,绽放了乡村活力——

文艺演出进乡村 让村民“家门口”看大戏

5月1日晚,郭庄镇劳动最光荣庆祝“五一”节联欢晚会,地点:东部乡村大舞台,参加人员30人,演出剧目有广场舞、舞蹈、歌曲、戏曲、小品、表演唱等,观众约1200人;

5月2日,文化下乡惠民演出,地点:泊头市营子镇红庙潘村,参加人员20人,剧目有舞蹈、歌曲、戏曲、表演唱、长绸舞等20个节目,观众约500人;

5月20日,郭庄镇《四季村晚》之夏日情怀“中华母亲节”文艺演出第一场,地点:郭庄镇东田庄村文化广场,参加人员32人,演出节目有广场舞、歌曲、戏曲选段、表演唱等,观众约500人;

5月21日,郭庄镇《四季村晚》之夏日情怀“中华母亲节田庄第二场”,演出节目有情景表演、广场舞、长绸舞、歌曲戏曲等,观众人数约600人;

6月22日,郭庄镇《四季村晚》之夏日情怀“万家粽香端午安康”2023端午节文艺汇演,地点:献县东部乡村大舞台,演出剧目有舞蹈、歌曲、戏曲选段、音乐小品、古典舞蹈情景剧等,观众约1000人;

……

在献县郭庄镇文化站站长侯培江的记事本上,可以看到他们近半年来组织的文艺演出共12场,丰富的节目演出为农忙之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快乐气氛。

参与演出的演员都是郭庄镇农民艺术协会的会员,是村里的文艺爱好者,演出也是免费的。作为郭庄镇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侯培江还是郭庄镇农民艺术协会会长。

他介绍说,郭庄镇农民艺术协会成立于2015年,现在协会注册会员60多人,他们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则到文化站排练,没有报酬,风雨无阻。侯培江本人也是身兼数职,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既是主持人又是演员,还负责视频后期制作。虽然是农民自己组织的“艺术团”,少了科班出身专业演员,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创作新节目的热情,恰恰因为来自农村、生活在农村,他们创作和演出的作品才更接地气,更为人们所喜爱。

抢占乡村文化阵地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是乡村的魂,是乡村振兴的精神食粮。

“面对目前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低俗、粗俗、庸俗、媚俗的娱乐节目时有传播,尤其是某些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往往触及道德底线。另外,由于农村文化市场疏于管理,有些村干部对文化工作思想认识不够,所以我们文化站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多编排一些正能量的文艺节目,根据各类人群对文化需求有所不同,以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侯培江是一位从事多年文艺工作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群众性文化工作有多年经验。

“我们编排的作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紧贴百姓生活,因此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比如,我们自编自演、提倡反腐倡廉的相声《新五官争功之被纪委约谈之后》和反邪教的小品等经典节目,深受大家喜爱。”他认为,只有把这些喜闻乐见的节目呈现给大家,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惠民。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郭庄镇文化工作成绩显著。郭庄镇农民艺术协会义务下乡巡回演出几百场,除了在献县范围内,演出足迹还遍布河间、泊头等周边县市和乡镇,观看人数达十几万人次。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开办了公众号“郭庄农艺”。

“优酷网站上有演出的专用频道,演出视频几百个,点击量10多万,我们团队多次受到上级表扬,荣获‘沧州市文化志愿者典型团队’称号,并入选‘沧州市文化干细胞示范单位’,我也荣获市‘乡村文化能人’三星级文化志愿者等称号。”农村文化战线的老兵侯培江自豪地说。

文化惠民暖人心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乡村文化润人心,丰富农民生活水平,就得扎根农村。因此,振兴乡村文化,要从“送文化”变为“种文化”。

据了解,目前献县活跃着600多支文艺团体,仅郭庄镇就有60多支,但是活动场地狭小一直是制约文艺活动的瓶颈,一些村庄的麦场或街道往往就是活动场地,即便条件好的村庄建有文艺活动室,但也不适合大型的户外演出。为了让这些文艺团体有自己“铁打的营盘”,献县在郭庄镇、西城乡、临河乡建起了乡村大舞台。

“有了乡村大舞台,我们农民艺术协会也有了自己的阵地,每天傍晚,就有许多附近村的农民赶到这里,欣赏歌舞戏曲,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侯培江说。

郭庄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周边群众的生活,镇文化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郭庄镇投资20余万元,建成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乡镇文化站,文化站设有综合排练厅和多功能健身室。同时开设了献县图书馆郭庄镇分馆,与献县图书馆实现了可借同还。村民们平时阅读健身、排练节目有了好去处。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丰富的乡村文化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一些基层的实际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方面,有的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文化活动搞得风生水起,群众争相参与,但公共文化设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有的地方虽公共文化设施齐全,但文化队伍不健全、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成为“摆设”,或缺少文化活动带头人,组织的文化活动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吸引群众热情参与。而郭庄镇文化惠民工程,既解决了文化场地的难题,也培养了一支高水平民间艺术团体,值得广大乡村借鉴和学习。

2023-07-06 本报记者 刘 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7018.html 1 把文化“种”在田间地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