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6日
第06版:06

上千元的限量版球鞋说买就买,10多元一个月的视频会员账号却找了十几个人借。有人调侃年轻人:1000元可以花,10元钱必须省。这背后折射出年轻人怎样的消费观?

能省则省 该花就花?

新营业的商场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

心理学家提醒:年轻人要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摄影 殷 实

“30岁有多少存款才合格?”“1000元的球鞋必须买,2元钱的餐巾纸钱必须省。”在网络上,每当年轻人和金钱这两个词碰到一起,总能形成流量密码。这些话题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

他们一边不惜花大价钱买绝版球鞋、奢侈美妆,一边又热衷拼单、拼购,几元钱的配送费能省就省。说热衷享受吧,他们的确更爱享受生活,但在互联网上乐此不疲地“砍价”的人中,也总有他们的身影。

花钱不手软

当得知自己崇拜的篮球运动员新推出了限量版球鞋,并即将在北京发售,32岁的杨阳立刻来了精神。查日期、订车票,他做好了准备,只等那一天的到来。

杨阳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为了买这双鞋,车票、住宿、球鞋钱所有费用加在一起,他大概要花费1600多元。杨阳说:“贵不贵没关系,值不值才最重要。”

这些年,杨阳收藏了很多篮球鞋,上千元的不在少数。“虽然花了不少钱,但对我来说,每双鞋背后都有着特殊意义。”这让杨阳觉得花再多钱也值得。

如今,有着和杨阳一样消费观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24岁的刘语熙刚参加工作不久,她时常利用周末时间去学跳舞。她独自一人在沧州生活,每月工资3500元左右,除去日常基本开销之外,每个月剩不下多少钱。对她而言,每学期上千元的舞蹈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不学跳舞的话,我每个月能攒下大几百元,但一想到这笔花费能让我开心,我就觉得很值。”刘语熙说,“练习跳舞能塑造身形,让自己更自信。我可以在吃穿上节省一些,但舞蹈再贵也要学。”

省钱有妙招

不久前,“30岁有多少存款才合格”被人们推上热搜,很多年轻人晒出存款的同时,也亮出了自己“能省则省”的消费观。

刘语熙就在网上看到过一条关于省钱的帖子——两个人打算去一家心仪已久的饭店吃饭,预算几百元钱,出门前特意带上了纸巾,这样就不用买饭店提供的餐巾纸了。

有网友跟帖调侃:“舍得花几百元吃饭,却舍不得花两元钱买餐巾纸。”

可刘语熙觉得这样挺好:“吃饭付钱和买纸巾付钱是两个概念,这家店的饭菜口味独特,不具有可取代性,但是纸巾都是一样的,不如自备省点钱。”

同样热衷于把钱花在刀刃上的,还有喜欢网购的闫红。对于如何在网购平台用最少的钱买最心仪的商品,她玩得头头是道。“平时的促销活动,还有一些参与砍价的小游戏,我绝不放过。每次结算时,看到自己又省了几十元钱,心里特别满足!”闫红说。

除此之外,为了存钱,闫红还养成了记账的习惯。“最开始是用本子记,但现在移动支付太方便了,还有一些自动续费或者免密支付,很容易遗漏和忘记,我就在手机上下载了记账软件。养成了随时消费随时记账的习惯之后,确实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花销。”闫红说,在年轻人中间,借视频会员、外卖拼单的情况特别常见,“薅羊毛”更是成为年轻人消费的一种小乐趣。

要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愿意花的必须花,没必要的绝不花。”杨阳这样定义自己的消费观。

其实,许多年轻人虽然工资不高、生活费不多,但对于哪些钱值得花,什么钱没必要花,内心都有一杆秤。

“种草”小半年,大学生申志鹏购买了一款掌上游戏机,“买游戏机用的是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攒下的钱,有能力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感觉特别爽。”

很多年轻人都有类似的特征,一方面舍得花钱,另一方面却热衷省钱。心理学专家认为,这属于常见的“心理账户”范畴,即人们会把各种支出或收益划分到心中不同的“账户”中,而这些“账户”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互通的。上千元钱的鞋子符合他们的消费心理预期,所以不会觉得贵,说买就买;2元钱的纸巾不在消费预期之内,让他们消费就不大容易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很多年轻人尤其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一定要养成正确的消费观,要避免冲动消费、不合理消费和超前消费行为。比如,可采取记账的方式,做好消费平衡,反思自己的每笔支出是否有价值、有意义。

2023-07-06 上千元的限量版球鞋说买就买,10多元一个月的视频会员账号却找了十几个人借。有人调侃年轻人:1000元可以花,10元钱必须省。这背后折射出年轻人怎样的消费观?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7023.html 1 能省则省 该花就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