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7日
第03版:03

八旬老人孙津生:

讲述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记者 孙 杰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二庄镇大赵村红色教育基地,年过八旬的讲解员孙津生,十几年如一日,始终用心讲述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他用饱含深情的讲解感动了一波又一波前来参观的游客,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英雄故事”的庄严承诺。

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了解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把这些事迹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革命烈士的精神成为永远的丰碑。”在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里,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的孙津生用饱含感情的讲解,为前来缅怀先烈的游客们讲解着黄骅等一众先烈的英勇事迹。

“今年6月30日是黄骅烈士牺牲80周年纪念日,来纪念馆参观的团体很多,大家都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缅怀先烈。”孙津生趁着讲解间隙喝了口水。虽然讲解时慷慨激昂,但老人的声音中还是透露出些许沙哑。对于已经82岁高龄的孙津生来说,一天连续数遍讲解并不轻松。

“这几天接待工作多,忙完这几天就可以好好歇歇了。”孙津生笑着说。哪怕讲解完有些疲惫,只要有新的游客到来,孙津生马上就会打起精神开始新一轮讲解。对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他也会耐心解答。十几年的工作使孙津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使来参观的团队再多,他也能将各项事宜处理得井井有条。

“每天工作结束后一定要把卫生做好,否则我歇不踏实。”打扫干净后,孙津生逐一检查馆内灯光开关,确定无误后才锁门回家。这么多年,他几乎都是第一个进馆,最后一个离开。

无意中成为讲解员

“打记事开始,父母就给我讲述黄骅烈士的故事,他们一直强调老家是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是黄骅烈士的牺牲地。”孙津生说,自己在天津出生,后来随父母到北京生活。虽然小时候未在老家大赵村居住,但父母对家乡的讲述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

青年时期,孙津生回到了大赵村生活,更详细地了解了烈士的英雄事迹,钦佩之情也更加浓烈。2006年,黄骅市决定重新修复大赵村惨案遗址,孙津生积极参与了遗址修复工作。

“纪念馆是2006年10月18日奠基,第二年6月29日竣工的,黄骅烈士的遗像,还是我第一个给擦拭干净的呢。”孙津生自豪地说。

有一次,馆内有游客来参观,而镇里的讲解员因事不能到馆内进行讲解。面对突发情况,孙津生自告奋勇做起了讲解员。他生动且接地气的讲解受到了游客们的称赞。从那时开始,老人开启了十多年的讲解之路。

“我们生活在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里,我一定要讲好先辈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英雄。”孙津生说。

用心讲好烈士故事

“为参观者讲好英雄故事,是一件既光荣又严肃的事,必须认真对待。”成为纪念馆讲解员后,孙津生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不仅将自己多年整理的英雄事迹加以梳理,还虚心向之前的讲解员请教。经过多次修改,他整理出了自己的第一版讲解词。

刚做讲解员时,孙津生几乎将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于练习讲解,早上起床后、中午吃饭时、晚上睡觉前都成了他的练习时间。不仅如此,孙津生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把新政策融进自己的讲解词中,做到常讲常新,他充满感情的讲解感动了无数游客。

这些年,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开展,游览红色遗址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孙津生累计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游客,甚至还给外国友人讲过黄骅烈士的事迹。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文化,他感到非常欣慰。

今年是孙津生在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工作的第十七个年头,红色基因早已经镌刻进他的骨子里。如今年过八旬的孙津生耳朵有些背了,背也驼了,但只要走进纪念馆,面对游客开始讲解,他立刻精神饱满,充满激情。

虽然已到耄耋之年,孙津生却没有“退休”的打算,他希望自己能够再为大家讲十年。“纪念馆就是我的家,只要身体状况还允许,只要大家还想听,我就会继续讲下去。”孙津生坚定地说。

2023-07-07 八旬老人孙津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7142.html 1 讲述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记者 孙 杰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