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023年07月08日
第03版:03

草虫画家的蟋蟀情

李智力 田志锋

蟋蟀特写

《火柴盒里的蟋蟀》

前不久,一条《火柴盒里的蟋蟀》的水墨画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一只蟋蟀正从空火柴盒里探出半个身子,跃跃欲试要跳出来,腿脚上的细毛刺以及扇动的翅膀都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远处是正在角斗的蟋蟀、燃烧的红烛、旧搪瓷茶缸、火柴盒以及一些散乱的火柴,充满了童趣和年代感。

创作《火柴盒里的蟋蟀》水墨画的是泊头草虫画家石峰,今年48岁。走进他的画室,《斗蟋蟀图》《秋后蟋蟀》……一幅幅散落在书桌上、挂在墙上的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

田野间的草虫画家

石峰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草虫画家,从小就对乡间草虫感兴趣,尤其喜欢蟋蟀。“小时候,家附近有田地,我和其他朋友一样,都是寻着虫鸣声度过了童年。”石峰说,在自己四五岁时,家里长辈给了他一本齐白石的草虫画册和一本芥子园画谱,里面的虫草水墨画令他着迷,水墨画里的草虫情趣盎然别有神韵。

这两本画册正合石峰心意,也让他喜欢上了水墨画。石峰照着临摹,时而还把身边看到的草虫作为创作素材入画。虽然画法稚嫩,却一丝不苟,草虫的纹路画得非常清晰。

石峰画草虫,一画就是几十年。因为爱画,高中毕业后,他考上美术特长生,毕业后,进入部队从事宣传工作,最后辗转来到泊头火车站工作。虽工作一直在变动,但石峰与草虫的联系从未断过。闲暇时,他常会去城边的田野里翻石找虫,这成了他的一种乐趣,草虫画更是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研蟋蟀弥补遗憾

“年轻时作画只是作为日常消遣,作画水平也只浮于表面,并不深入。”石峰说,真正让自己塌下心来深研草虫画,还是一位同学的缘故。

在石峰30岁左右时,有位关系要好的同学,请他画一幅蟋蟀图。石峰爽快地应了下来,画好后,他把画作拍照给同学发去,同学看后直言画得水平一般,再没有来取。这可让石峰的心里一疼。他仔细端详这幅画,并找来名家画的蟋蟀作对比,逐渐感觉到了差距。

从那之后,这幅未送出的蟋蟀图成了石峰心中的一件憾事,为把蟋蟀画好,他沉下心来用心研究。

石峰画画很有韧性,为了观察蟋蟀的形态和区别,他找来只死了的蟋蟀仔细观察,有时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原来,蟋蟀和人一样,不同的蟋蟀有着不同的面孔。要想画好它,首先要把头面构思好,头面画好了,就成功70%。”石峰介绍说。

不仅是实物观察,石峰还找来了许多关于蟋蟀的书籍。“原来,蟋蟀的学问非常深,早在宋朝时,就有人写了研究蟋蟀的书,把蟋蟀分为青、黄、紫、红、白、黑六大类,到了现代更是有人把相看蟋蟀的心得写了本《蟋蟀三字经》。”石峰说,这些知识和自己的观察,让他对蟋蟀有了更深的了解,自己画蟋蟀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把蟋蟀画得更有神,石峰还去草地、去市井,观察蟋蟀跳动、角斗的场面。炎炎夏日,却是石峰最喜欢的时节,他不顾炎热,寻着蟋蟀声,翻石找蟋蟀,并把画面记在自己的画本上,一只只简练生动、姿态各异、颇有情趣的蟋蟀图,充满了乡野的气息。

画笔下的时代印记

石峰笔下的蟋蟀画了近万幅,有人评价石峰的蟋蟀:“每只身上都透露着一种灵动,不拘泥死板,不是机械地临摹自然景物。”他的作品画面干净、清新、自然,蟋蟀在石峰的画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生动有趣、灵动超然。慢慢地,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2019年,石峰就在杭州举办了个人画展,40多幅蟋蟀图一经展出全部售空。

石峰画蟋蟀有了成果,而在他心中却有另外一件放不下的事。两年前,他的一位要好的同学去世了。石峰一直想给他画张像,留作纪念,可因为自己不擅长画人物,脑子里能回忆起同学的音容笑貌,却迟迟画不出来。

前不久,石峰无意中看到自家留存的“泊头火柴”盒子,脑海中瞬间闪现出小时候和这位同学一起捉蟋蟀放在火柴盒里的画面,顿时有了灵感,于是一幅《火柴盒里的蟋蟀》水墨画挥笔即成。

石峰把这幅画作拍了视频,发到网上,并配了一段文字:“泊头火柴——我再不画,你都忘了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了。”以此表达对同学的纪念,以及对童年时代的追忆。

这段视频一播放就勾起了不少同龄人的回忆,有人将视频转载到贴吧上,还有人将这幅画截图留存。有网友给石峰留言,请他多画一些具有时代感的画,把以前的老物件画进画中,留住以前的记忆。

如今,石峰的蟋蟀画有了新的作画方向,他将蟋蟀与20世纪80年代的煤油灯、保温瓶等老物件结合起来,从历史的角度画出时代的印记。

2023-07-08 李智力 田志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7277.html 1 草虫画家的蟋蟀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