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上岸做电商,特色海鲜敲开全国市场;农民创业做虾酱,产品覆盖京津冀;海参养殖更引来八方客商。
渔民上岸玩转电商
传统渔民上船打鱼靠天吃饭,如今渔民转型上岸玩转电商,将沧州海鲜卖向全国。
7月9日凌晨,晨光中,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渔民陈金锋就已经装好货,通过冷链物流专车将新鲜多宝鱼发往北京市场。
之前上船打鱼,后来陈金锋在渔区经营水产品流通业务。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他的产品快速打开了京津市场,现在又通过网店销售鲜活海产品,实现了市场的全国覆盖。
“做流通业务时,只能销售虾酱、虾皮、风干虾等品种,产品单一,与其他商家比,竞争优势并不强,只能挣点辛苦钱。”陈金锋说,现在依据当地产业优势,通过电商主打南美白对虾、梭子蟹、海参等鲜活海产品,直接对接消费者,大家认可度高,他一下子打开了新市场。
在网店带动的同时,陈金锋又和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通过现代冷链物流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减少商品损耗,带动电商销售迈上新台阶。
在陈金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渔民加入到电商开拓新事业。
每到开海季,宋亚萍都会忙在码头,接新鲜的海产品上岸,休渔期,她也不闲着,各类加工过的海产品每天也都订单不断,统计好每日货物品种、数量,就可以安排装箱送货。
几年来,多个500人的微信群、几千名微信好友,其中不少都是她的忠实客户。
而在8年前,宋亚萍还是个地道的家庭主妇,一家人靠着丈夫出海捕鱼维持生计。曾经的过度捕捞让渤海湾的海产品产量每况愈下,为了保护生态,休渔时间越来越长,靠海而居的一家人明显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直到她接受了黄骅市新林坡创业服务中心的免费系统培训后,开始借助电商销售海产品。她选择纯粹的黄骅海鲜进行销售,网络推广、建微信群,很快,销售打开了,自家的海产品供不应求,宋亚萍开始联系更多“船老大”,从码头上直接接下最新鲜的上等货源。
农民做虾酱香飘京津
自古农民在土里刨食,渔民在海洋中捕捞,而今这两者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滕庄子镇李明谕身上却实现了完美结合。
李明谕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但他又在当地经营一家酱园,将海虾制成美味的虾酱,产品覆盖京津市场。
李明谕的家距离海岸线50多公里,多年前的一次海潮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我们村子紧邻南排河,多年前一次大潮,海水倒灌,很多小海虾跟着海水来到村边,大家就开始下河捞虾。”
虾捞多了,一时吃不完,大家就学着做成了虾酱。除自己食用外,李明谕还送给亲戚朋友。“真材实料,大家吃了都说好,因此我们就有了开酱园、卖虾酱的想法。”
说干就干,很快小酱园建好了。虾酱的制作,在当地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传统的制作秘诀就是‘高盐’,但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如何在保证虾酱口感的同时还能达到健康标准,就成了新课题。”
爱动脑筋的李明谕不安于现状,通过学习,他开始改良生产工艺。虾酱的生产分为选取活虾、去头去尾、进行粉碎、腌渍发酵……别看只有简单几步,但虾的选择、发酵的时间,每一步都会影响到最后的口感和品质。
“我们通过与高校合作,在确保发酵环境的同时,逐渐减少食盐的用量,经过多年实践,成功推出了低盐虾酱,既保证了虾酱口感又能符合健康标准。低盐虾酱一推出就受到消费者欢迎,引来沧州各地经销商上门合作。”李明谕一边招呼工人装车一边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李明谕的酱园已在业内小有名气。同时,与电商平台合作,让他的产品覆盖了京津冀鲁豫等多省市。
前不久,酱园推出的“熟虾酱”刚一面世,就引爆市场。“我们的‘熟虾酱’是针对电商渠道开发的新产品,它更易运输,零添加,在保持低盐前提下,腥味较小,更加适合大众消费口味,因此刚上市就收到多家电商平台的订单。”李明谕笑着说。
黄骅海参成市场新势力
眼下,又到了海参的收获季节。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南排河镇季家堡村,一方方海参养殖池沿海岸线整齐分布。在养殖户姜彦君的海参养殖池里,3位专业捞参人正在紧张作业,不一会儿,提着网兜浮出水面。在岸上人员的帮助下,一大网兜海参被拉了上来。一个个手掌大小的海参被倒入网筐中,经过分装、称重、打包,等待运输。
“这批海参规格达到每斤1至4头,每公斤能卖到120元。这一批苗是去年10月投放的,今年4月初达到了捕捞规格,现在正是收获旺季。”养殖户姜彦君介绍说,他承包的池子有70亩,去年开始进行试养,今年海参长势不错,产量很好,打算明年再扩大养殖面积。
姜彦君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渔民,多年前以出海打鱼为生,随着周边渔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他开始二次创业。
“我之前只会打鱼,转行后就想做些和渔业有关的工作,试过养虾、经纪人等工作,但成效不大。”说起转型初期的困境,姜彦君很是无奈。
在不断尝试中,姜彦君发现海参养殖前景不错。“不少人喜食海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海参产业必将向上发展。同时,较其他地区,沧州沿海水域具有水肥的特点,水中底栖硅藻多,海参生长更快,产品在市场上应该具有竞争力。”
说干就干,很快,姜彦君就将一个虾塘改成海参养殖池。
第一年的试验,没有让姜彦君失望,海参个个膘肥体壮。但在产品销售时,他却犯了难。
“客户都知道大连海参,业内的人士也认可山东半岛出产的产品,但我一说黄骅海参,人家直摇头。”产品销售让姜彦君头疼起来。
就在姜彦君一筹莫展时,家人一句话让他顿开茅塞。“请人家吃一顿海参,好东西还怕比吗?”
很快一盘盘炒海参、炖海参放到经销商面前。
销路打开了,同时随着名气提升,更多经销商也慕名而来。来自唐山的海参收购商王建波表示,他已是第二次来姜彦君这收海参,当地海参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外地客户对这儿的海参都非常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