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新区黄骅市黄骅镇东孙村党支部书记杨金槐的办公桌上,普法宣传册和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摆放在显著位置,其中有一本名为《普法四字经》的小册子,是他结合村民日常需求自己编写的。
“土地公有,管理法定;重点建设,依法征用;建房用地,必须有证;水田旱地,承包经营;保护田地,子孙有耕。”这些关于土地使用的规范便是出自杨金槐编写的东孙村《普法四字经》的内容。
翻开小册子,上面记录了有关婚姻、教育、用电、纳税、诚信经营等18个条款,每个条款10句话,全篇720字,基本上囊括了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实用,读起来朗朗上口。
年过六旬的杨金槐一直对法律感兴趣,1995年在函授大专学习时专门选择了法律专业。担任东孙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发现村民法律知识欠缺,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村民法律意识,使大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就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
“2015年开始,黄骅市司法局定点帮扶我们村,开始给村民做普法教育和宣传工作。”杨金槐说,从那时起,他开始编写《普法四字经》。
这些年,杨金槐的“四字经”一直在修改和完善中。他解释说:“近几年在农村推进‘气代煤电代煤’改造工程等,这些变化都要及时写进‘四字经’里。”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杨金槐还尽量让普法工作贴近生活,为此他仔细研读,认真筛选,将有关林木维护、农药使用等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都编入“四字经”。
“只有实用才有价值。”杨金槐说。他将《普法四字经》印制成小册子分发给村民,村民也因此受益。平时生活中遇到了法律问题,不论是法律咨询、调查取证、代写诉状,还是民事调解、弱势群体代理等,只要有村民找他,他都会热心帮忙。
杨金槐还是村里的民事调解员,他依靠“情、理、法”帮村民化解了很多矛盾纠纷。“大伙儿信得过,咱就得尽心尽力。把理说透,老百姓大都通情达理,心里的疙瘩解开后,矛盾自然解决了。”前不久,他在东孙村的“老杨调解室”被省司法厅、河北电视台评为“非常帮助”调解室,杨金槐也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河北省金牌调解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