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聚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坚强战斗堡垒。
严抓组织建设,筑牢党建阵地。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我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职责。
一是要把政治建设标准放在首位。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基层干部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学深悟透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要及时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要严格组织制度,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制度。三是要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大力开展网络党建,推动基层党支部网络阵地建设,建立跨域联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实现党建动态“网上通”。同时根据党员群体差异,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现代化元素,开展鲜活时尚的特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党员服务社会、建功立业。
推动互联共建,强化资源带动。党建联建共建是基层网格化治理的“金钥匙”,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实现互助共赢汇聚新动能。
一是要倡导资源联享,促进区域融合。充分整合驻区单位职能资源,发挥驻区单位专业特长,提供政策解读、法律援助、社会实践等一系列便民举措。二是要实行活动联办,加强交流互动。不断强化社区与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定期协商组织开展交流观摩、党性教育等区域化党建工作专题活动,交流经验、互通互融。三是要坚持服务联民,发挥惠民作用。统筹整合区域党组织力量,用其所长,协同配合社区共同开展助残助学、扶贫济困、环境整治等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利用组织优势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健全管理机制,激发干事动能。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是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是不断推进实现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性措施。
一是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提升党建工作质量。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快准严细实”要求,常态化开展“敲门入户”,定期组织网格长和管片民警等对所属辖区住宅和各类店铺进行排查调研,掌握情况、收集诉求,推进基层治理协同创新、全面提效。二是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严肃党员干部考察任用。完善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工作纪实台账,将党员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现实表现与年度考核、绩效考核、选拔任用等结合挂钩,推动干部始终保持旺盛的干事创业激情。三是健全群众服务机制,强化党的宗旨建设。设立党员群众责任区,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做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了解群众的当下愿望诉求,自觉维护群众正当利益。同时也要帮助群众提高对党的思想认识,鼓励其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从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