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基层司法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法治建设融入司法履职全过程,要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忠诚履职,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司法行政工作,要建好用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健全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创新方式方法,统筹法律服务资源,完善协作沟通机制,开展优质高效服务,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服务保障。
在每个村(社区)规范化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推进,按照“预防为主,防调结合”的原则,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时要坚持调解过程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切实保障依法调解,平等自愿调解纠纷,解民忧、顺民心;同时,要多通过普法宣传、举案说法等形式,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严格规范执法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防线。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也迅速增长。
基层司法机关在人民心中是公平正义的天平,要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在执法司法活动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时限和程序,文明执法、理性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确保执法司法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提高政府公信力,引导群众遵法信法守法用法,既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公平正义的温度,又感觉到法律不容轻慢的威严。
基层司法行政部门要努力提升普法宣传质效,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要求,基层司法行政部门要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履行好基层司法部门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塑造法治信仰的重要职责。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化、便利化,积极推进法律援助提质扩面工程建设,做到应援尽援,实现法律服务公信的大树立、法律服务质量的大提升。深入发掘新媒体普法优势,把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成形象通俗的图像、视频语言,解读法律谚语、讲好法治故事,让人民群众肯学、爱学、乐学法律知识,形成人民群众忠实崇尚、自觉遵守、坚决捍卫社会主义法治的浓厚氛围。
新时代新征程,要在伟大变革中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以昂扬的精神和澎湃的动力奋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