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1日
第05版:05

吴桥利剑应急救援队

六天驰援三地 留下英雄身影

本报记者 寇洪莹

洪水激流中,村庄满目疮痍,一支身穿红色马甲的队伍在胡同中穿梭,搜救被困群众。“是救援队!”见到他们的那一刻,翘首等待的群众热泪盈眶。

驰援涿州的工作虽暂时告一段落,但吴桥利剑应急救援队队长刘伟至今记着那一幕幕画面。

他和他的队员们从8月1日凌晨出发,6天来奔赴北京琉璃河镇、河北涿州、山东德州平原县3处救援地,累计转移受灾群众达600人。他们说:“在最好的年纪做了最有意义的事,是经历,是收获,也是成长。”

8月5日晚,吴桥利剑救援队一行从涿州救援返回家乡,收拾完装备,已经是晚上10时许。本来计划好好休息一下,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队长刘伟惊醒。6日2时33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不到两个小时,这支队伍又集合完毕,整装待发。到达平原县后,他们负责在救灾仓库和现场指挥部运送物资。这已是6天里他们到达的第三个救援地。

驰 援

前不久,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出现防汛抗洪险情。吴桥利剑救援队逐水而战、迎水而行。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吴桥利剑应急救援队应邀驰援,协助相关部门完成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7月31日,北京房山区向吴桥利剑救援队发来请求支援的邀请函。“我去!我去!”短短几分钟,救援队员们便迅速回应。叶翔是救援队“突击队”队长,新婚才20多天。家里人担心他,他却说:“当初加入队伍,一心想着作点贡献,关键时刻就该冲上去。”

8月1日凌晨4时,吴桥利剑应急救援队第一梯队13人开车赶赴应急任务地点。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政府集结后,开启紧张的救援工作。他们争分夺秒,15个小时后,完成转运任务。

当天下午,吴桥利剑应急救援队又连夜转战涿州。

“我们开了3辆车,带了4艘快艇,还准备了一些救援装备、实用物资,可能会用到的医疗用品和食品也都带上了。”救援队队长刘伟告诉记者,到达涿州后,目之所及都是洪水冲过的痕迹。由于部分道路被冲毁和淹没,只能绕行。“我们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只能跟着导航走。其间我们走错路,误入了一个被淹没的村子。”刘伟说。原计划1个小时的路程,他们走了3个小时。2日凌晨1时,救援队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的5名成员在太平庄村汇合。

救援队临时被安置在一家驾校的学员大厅内休息。此时,大家又累又困,有的泡上泡面还没吃,就躺在大厅的桌椅上睡着了。

“兄弟们,醒一醒!”2日凌晨5时,天刚蒙蒙亮,在进行了短暂的休息后,指挥员谢峰喊醒了沉睡中的队员们。大家打起精神,再次投入到抗洪救援任务中。

抢 救

部分地区断水、断电、断粮、断通讯,让涿州群众处境十分困难。

救援队一分钟也不敢松懈。他们救援范围主要在太平庄村、杨家庄村、西坛村附近。洪水围困村庄,水最深处达6米,水下漂浮物更是无法估测。在执行转运任务过程中,救援队的发动机被钢丝缠绕、尖锐异物撞击,损坏冲锋舟3艇、40匹动力雅马哈发动机2台。救援队克服重重阻力,仅在太平庄村转运群众就有100多人。

太平庄村地势低洼,积水已淹没一楼,居民无法正常从楼梯走出。面对这种情况,救援队迅速搭建人肉天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帮助被困群众脱险。

“奶奶,您慢点!”队员李启龙小心地扶着一位老人在水里慢慢走着。

“孩子,叔叔抱!”把孩子抱在怀里,救援队员贾海洋把他放到冲锋舟内。

“大爷,我们来接您啦!”一位60多岁的瘫痪老人已经在柜子上被困24小时。救援队员沈福涛、李振找到他,将他安全转移。

……

此时,时间就是生命。每天凌晨5时起,现场持续作业十五六个小时,队员们衣服湿透了,风干后,又湿透。撩开衣服,梁东东、郑辉等很多人身上起了一层密密麻麻的湿疹。“顾不上换衣服,换了也是湿,满脑子光想着救人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奉 献

地势复杂,水流湍急,大大增加了搜救和转移的难度。冲锋舟几次差点翻车。队员们跳进水里,徒手拉舟,忍受着手脚被水泡的痛苦,想的是必须及时把受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田亮在房山区救援时不慎划破了脚面。他没有在意,在救助站擦了擦碘伏,了解到涿州情况紧急,跟随队伍又来到新的任务点。在水中长期浸泡,田亮的伤口被细菌感染,小腿和脚面肿胀起来,脓水不断往外流。后勤人员用药物给他消炎后,肿也没消下去。即使这样,田亮也没打算歇歇。2日下午,救援队返回队部维修装备。8月3日16时,田亮又跟随第三梯队返回涿州市杨家庄附近,继续开展救援工作。

“我们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经得住考验的队伍。”采访中,大家不止一次地这么说。

吴桥利剑应急救援队成立于2022年10月25日,组成人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立志服务社会,无私奉献,自掏腰包购买单兵装备。虽成立不到一年,这支队伍已执行打捞任务3起,救援溺亡者1名,组织3次大型水上救援演练。今年,他们在吴桥县域内多次出动人力及装备,义务救助被困车辆。

“为了有足够的技能,提高救援素质,我们每天5时就开练。”他们按照基础科目天天练、技术科目每周练、新学科目择日练的基本原则,不间断训练体能和必备技能。他们积极联系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组织培训学习。队伍里3名骨干力量曾参加过省应急管理厅的专项培训,36名队员能完成水域、破拆和营地搭建等科目。6月21日,在沧州市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中,救援队荣获水域活饵救援第一名、携装前行第二名的好成绩。

5日下午,吴桥利剑应急救援队伍撤出涿州。当地群众、各地志愿者和他们深情告别。在这里,他们奋战了4天4夜。

“我这有几桶方便面,你们先吃!”一名村民蹚着水,抱着仅剩的存粮,给救援队送来。一次完成救援任务后,他们去饭店吃饭。几个正在吃饭的当地人一看见他们进来,主动站起来让座:“英雄们,谢谢你们!你们优先坐、优先吃。我们去外边吃……”

带着这份感动,吴桥利剑应急救援队踏上了归程。

短短6天,从北京市琉璃河镇,到河北省涿州,再到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吴桥利剑应急救援队闻声而动,一路征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也不过是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可是人民需要时,他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传递了人间真情,谱写了生命的赞歌。

2023-08-11 本报记者 寇洪莹 吴桥利剑应急救援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0756.html 1 六天驰援三地 留下英雄身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