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1日
第06版:06

弘扬晓岚家风 传承文明美德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本报通讯员 孟召艳

同学们欣赏连廊上的纪晓岚撰题联

学校的小讲解员在纪晓岚文化园为同学们介绍纪晓岚生平

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校园文化墙上的纪晓岚家训

“秋禾春麦陇相连,绿到晶河路几千。三十四屯如绣错,何劳转粟上青天。”在中国大运河·纪晓岚文化园的碑刻前,来自沧县崔尔庄镇纪晓岚小学的孩子们齐声吟诵纪晓岚的诗作《乌鲁木齐杂诗》。

这是近日,学校组织大家来纪晓岚文化园进行研学的情景。学生们参观纪晓岚文化展示馆、游览四库园和阅微园、欣赏连廊柱上的纪晓岚撰题联,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纪晓岚守正规直、垂范清廉的优秀品格和好学达政、旷达乐观的“文达”(纪晓岚谥号)精神。

近年来,纪晓岚小学深入挖掘纪晓岚守正规直、“四戒”“四宜”“四莫”等家风家训的丰富内涵,把家风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以“家风”促“学风”,以“家风”树“新风”,以“家风”带“民风”,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传承文明与美德。

主题班会学“家训”

纪晓岚曾在一把自己经常使用的木尺上刻了4个字——“守正规直”,这也是纪晓岚家风中对修身最基本的要求。

在纪晓岚小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后,纪晓岚小学的学生代表总会以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语言,或引述展现纪晓岚家风的历史典故,或表达自己对家风及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从不同角度诠释新时期良好家风的深刻内涵,阐述家风家训对自己成长的影响,让全体师生深刻认识到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

除了“守正规直”,纪晓岚还为子孙留下了“四戒”“四宜”和“四莫”的家训。“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让后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勤奋修身、淡泊自持的操守。“宜勤读,宜敬师,宜爱众,宜慎食”,督促后人在修身之余还要做到勤学苦读。

“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脏。”告诫后人即使家境贫困,也不能让后代放弃读书;即使富贵了,也不能为所欲为、做损人利己的事情,特别是不能贪污受贿,要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为更好地学习和传承纪晓岚的家风家训,纪晓岚小学开展了“学习纪晓岚家训 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们精心准备,从榜样引领和亲身践行两方面引导学生领悟好家风的重要性;展开“家风大讨论”,分享纪晓岚的家风故事;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家风家规影片,借助优秀家风家规视频及纪晓岚修身、齐家、治国的家风故事,让学生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质内涵。

研学实践练讲解

纪晓岚小学利用毗邻中国大运河·纪晓岚文化园的优势,将其作为学校的研学基地,多次组织师生参观纪晓岚文化展示馆,现场聆听讲解员对历史名人纪晓岚的生平、家规家训和家书手抄本等情况的详细介绍,了解到纪晓岚一生始终坚持以真才实学为安身立命之本,勤勉治学。他对生活豁达的态度和渊博的学识,以及他的人文思想和优良家风,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联合纪晓岚研究会和纪晓岚文化园举办小讲解员培训班,通过专业培训,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小讲解员,为参观游览中国大运河·纪晓岚文化园的游客进行讲解,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纪晓岚。

此外,纪晓岚小学还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宣传展板等宣传阵地,让孩子们收集有关纪晓岚家风家训的资料,通过版面设计,形成图文并茂的板报和手抄报。一张张精美的绘画作品,帮助孩子们将纪晓岚的家风家训入眼、入脑、入心,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文明意识。

家校联手“晒”家风

纪晓岚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这样写到:“当世宦家子弟,每盛气凌轹,以邀人敬,谓之自重。不知重与不重,视所自为。”这是一个家长在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干子弟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不是基于父荫的盛气凌人,而是靠自己的奋发有为。

纪晓岚留下的家训,对于后人有着巨大影响,也给今人无穷的启迪。

基于此,纪晓岚小学开展了“写家书 学家风”活动,家长挖掘和总结自己家的优良家风,并写成家书让孩子们在班级中分享。一封家书,纸短情长;一纸家书,字字嘱托,句句挂怀。父母的舐犊之情,在深深感动孩子们的同时,更鞭策他们谨记父母的谆谆教诲,感念双亲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尊亲重孝、文明守礼的好少年。

2023-08-21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本报通讯员 孟召艳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1662.html 1 弘扬晓岚家风 传承文明美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