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1日
第06版:06

“规则”与“选择”

高云舒

近期观看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影片中不同国家的教育环境与理念,芬兰和以色列对于教育中“规则”与“选择”这两个难以平衡与协调的点所进行的探索,引发了我对未来儿童教育的深思。

芬兰的教育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如芬兰人的生活理念一般,从现实中学到知识,再回到现实中去应用。我认为,芬兰教育中凸显的规则是平等,所有芬兰的孩子无论贫富都可以接受相同的教育。如果说,芬兰教育的平等给了每个孩子成长的相同起点,那么,教育中的“无竞争意识”则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没有严苛的考试衡量标准,芬兰的孩子们可以勇敢地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被统一的标准所束缚。正如拉妮老师所说:“正因为我不去考虑竞争,所以我会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专注于自我提升。”芬兰教育最大的魅力,在于每个人能更好地成为自我。在这里,每个人的努力更专注自我提升,不会因他人的优秀而焦虑,只要脚踏实地,就能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以色列,十几岁的青少年就可以拥有公司CEO、总监等类似成人的社会身份,他们在学习好基础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个社会化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真正需要受到什么教育。我认为,这是以色列儿童教育理念中很出众的一点。同时,以色列国家教育中的规则着重体现在“自律”。正如以色列著名教育家去教会孩子如何自由支配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一样,他们会教孩子学会安排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将其培养为按照条条框框完成任务的“机械人”。同时,以色列人不畏惧失败的态度,让他们的教育有了更多“选择性”。每个孩子都可以勇敢地去不同领域探索未知,社会对失败的包容给了他们无限的勇气与力量。而“教育小丑”角色的出现,更加诠释出以色列教育中对于“失败”的美化,让孩子从儿时就树立与失败共处的心态。正是因为不惧怕失败,才会拥有每一次出发的勇气;也正是对失败的包容,才使孩子可以在每一次失败中充分吸取经验,为下一次成功奠基。

通过对芬兰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教育体系与理念的学习,我对教育中规则与选择的平衡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孩子们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引领他们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023-08-21 高云舒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1663.html 1 “规则”与“选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