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成长密码”
通过自主研发完成了废水中回收甲胺工艺技术及方法研究、连续制备甲胺水溶液工艺技术及方法、甲胺生产装置中甲醇回收工艺技术及方法研究等20项科研项目,其中15项科技成果已落地转化并产生巨大效益,二甲胺盐酸盐、DMF、氯化胆碱等5项新产品项目完成小试工艺开发,形成了6项高新技术产品……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沧州临港友谊化工有限公司这家只有60余名员工的小企业,却实现了甲胺年产能达3万吨,产品辐射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在行业有较强影响力。
这背后,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加持。
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沧州临港友谊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研发、销售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及其水溶液等六大类产品为主的化学中间体企业。2022年初,被石家庄四药集团收购100%股权后,这家拥有60余名职工的小企业,借助石家庄四药集团技术和管理优势,打出了一套创新发展组合拳,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推动企业由传统化工企业向高端精细化工基地的升级蝶变。
甲胺是公司的重要产品,为减少生产中的损耗,公司自主研发了废水中回收甲胺工艺技术,通过降膜蒸发器与膜分离器耦合技术,实现低温热源加热,可以在沸点以下汽化废水,同时回收甲胺和纯水,不但提高了甲胺的回收效率,也降低了回收成本,实现了无毒清洁生产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运行能耗,节能减排效果也十分明显。
在友谊化工,智能设备及设施随处可见,可以实时监测、智能预警、无人值守,实时将生产状态和运行数据上传到后台,企业管理层和岗位员工从手机端或电脑端准确掌握生产运行状况。
创新造就“小巨人”
走进沧州经济开发区沧州隆泰迪管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公司研制开发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一种新型复合管道——3D打印焊接双金属复合管的智能化生产机器正在高效运行。这一产品的生产过程全部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具有可焊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强、易安装等特点。
凭借着突出的技术优势,隆泰迪的产品供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并出口到伊朗、伊拉克、乌兹别克斯坦、沙特等地,年产能2万吨。在不久前省工信厅发布的《关于河北省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的公示》中,隆泰迪上榜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沧州经济开发区传统产业坚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产业链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积极做大做强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不断加快突破高端工艺技术,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应对转型升级的制胜法宝。
沧州市鑫宜达管道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埋弧焊螺旋钢管的企业,他们生产的X70M螺旋钢管,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产品专供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
为实现产品迭代升级,2022年鑫宜达的研发投入超2000万元,如今,已拥有发明专利2个和实用新型专利22个。
抢占未来发展新高地
在位于中石油渤海装备青县产业园的巨龙钢管公司研发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在对新研发的感应加热弯管管材进行动静疲劳及热模拟实验。作为一家大型油气输送装备制造企业,巨龙钢管近年来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科研投入,先后参与了22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的制(修)定,为企业长足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河北汉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全伺服多边折弯中心正在进行生产作业,作为公司最新研发的一种采用全电伺服驱动多轴联动的自动化折弯设备,主要应用于钣金折弯成型环节,具有柔性化、高精度、智能化等特点。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汉智数控已走过了10余年的时间。作为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数控机床制造厂家,公司先后引进了120多台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设备,所生产的机床部件90%为自主加工。
近日,盐山县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根根大口径直缝埋弧焊钢管正在全智能化生产流水线上“穿梭”,这批钢管专门为国外客户定制,不久将走出国门、实现“出海”。
“企业拥有大口径、高钢级直缝埋弧焊钢管生产线,所生产的钢管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输送,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可以通过电脑、手机APP,实时检测生产质量和进度。”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张胜勇介绍说,近几年,企业强化创新主体意识,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第二条JCOE新能源管道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条生产线融入AI智能、5G联通技术,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2.5倍,产品质量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氢气、煤制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新能源管道输送,预计年底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