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的一名毕业生,来自东光县秦村镇于渤海村。今年,我种植的140多亩中药材喜获丰收。
中药学博大精深,上学时,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学习中药学,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刻苦用功,更要在课堂外进行大量实践。”
从大二那年开始,我就尝试种植中草药,最先种植的是金线莲。
这种药材对很多疾病都有疗效,有“药王”“神草”之称,市场需求量很大。可是在我国,金线莲主要分布在南方,它喜欢湿润的环境,而北方气候干燥,并不适宜它的生长。
为了努力给这个“异乡客”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我每天给它喷3遍水,天不亮就跑到试验田里伺候它们。可即便如此,还是出了问题——试验田里的金线莲出现了病虫害。为了保证没有农药残留,除虫工作只能由人工进行。那时金线莲只有七八厘米高,要全程蹲着才能把虫子捉干净。
更让人抓狂的是,病虫害治了一次又来一次。那时正好是七八月份,天气又闷又热,而我又特别害怕虫子,那一段,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虽然吃了不少苦,但金线莲的试种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大三那年,我又尝试种植了一亩地的红花。为了熟悉红花习性,我买了很多与它有关的书籍,按照书上内容进行规范化种植。
红花的种植过程比较繁琐——什么时候该防控病虫害,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花期进行人工干预……从种植到收获,几乎每个步骤都要靠人工进行。但好在,吸收了前一年的经验和教训,红花的种植相当成功,最终收益3000多元。
离大学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班里很多同学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而我却一门心思想回到农村老家,继续尝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
2022年春天,我一边忙着准备毕业事宜,一边提前着手创业。我在村里流转了60多亩土地,第一次尝试规模化种植红花,又与省内一家药业公司签订了购销和技术服务合同,当年就收益20多万元。
有了这两次的成功经验,我信心大增,毕业后马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土地流转面积,还入驻了东光县秦村镇大秦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总种植面积达到了140多亩。
与此同时,我又进一步优化了种植模式。前两次,我完全按照书中讲的播种数量和株行距进行种植,没有考虑到北方的实际情况,导致种植密度过大,一旦遭遇大风天气,就会出现倒伏。今年,我特意调整了株行距,不仅没有发生倒伏,还使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
红花的花期一般在六七月,如果能赶在6月中旬前完成收获,就能再播一茬玉米,每亩地纯收入将再增加近千元。为此,我又开始尝试覆膜种植技术。
覆膜种植优点很多,既能保温又能保墒,但钻芽后需要靠人工及时破膜,否则芽苗便有被灼伤的风险。
覆膜、播种、破膜、除草、施水、除虫、采摘……在种植红花的过程中,有一多半的工作只能靠人工进行。尤其到了采收期,在地里一待就是一天,十几天下来,整个人被晒得蜕了一层皮。
眼下,我正忙着注册商标,准备走深加工的路子,电商销售也正在谋划当中。
吃得了苦,才品得到甜。种植中草药虽然非常辛苦,但看着一朵朵红花褪黄转红,艳得是那么夺目,我心中有说不出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