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成为志愿者的第八个年头。对我来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虽然辛苦,但更多的是甜蜜和满足。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是这么想的。
我是一名“志二代”。从我小时候起,爸爸就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助学、助老、大病救助……那时候我并不理解爸爸,只觉得他总是那么忙,越是节假日越要出去,根本没有时间陪我,好像别人家的孩子、老人都比我重要似的。
改变发生在高三那年。
有一次,爸爸特意带着我去慰问一位孤寡老人。老人生活很困难,连应季的衣服都没有。老人身体不好,无力打扫家里,屋子又破又脏。更让我心酸的是,老人始终一个人生活,平时没人陪他说话,当志愿者敲开他房门的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他的激动与感激。
没想到,看似简单的“过去看看”,竟能让老人获得那么大的幸福感。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理解了爸爸。
进入大学后,我开始更多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刚入学时,新生们纷纷加入心仪的社团组织,有舞蹈,有摄影,有绘画……而我却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志愿服务社团。
大学期间,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做公益,也会把父母给的生活费节省一部分出来,用于帮助孤寡老人和困难学生。看着老人脸上有了笑容,孩子拿到了新书包,我比买了新衣服还要高兴。
大学期间的这份经历,让我学会了独立、懂得了感恩,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体会到了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参加工作后,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志愿服务活动上。
在沧州市区运河岸边,有两个专为环卫工人和困难残障人士提供早餐的爱心粥屋。这几年,尤其是爱心粥屋成立之初,我几乎每天都会过去当志愿者。
我每天凌晨4点起床,1个小时内赶到粥屋,准备早饭、收拾餐桌、摆放碗筷、打扫卫生……从6点半开始,就陆续有人前来就餐,最多时能挤进近百名就餐者,直到7点半左右,人才渐渐少了一些。
3个多小时里,我和志愿者们要一遍遍打扫餐桌,清洗上百副碗筷,还要随时准备着到后厨帮忙……一刻也站不住脚。等爱心粥屋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我还得在7点50分前赶到幼儿园上班。
下班以后,我也闲不住。
自2021年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每天下班之后,我都会在幼儿园周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为居民义务理发、打扫街巷、路口执勤、捡拾垃圾……也会利用业余时间去看望孤寡老人和困难学生,为老人量血压,帮学生补习功课。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同事加入进来,我们一起做公益,还成立了高新区第一幼儿园志愿服务团队,园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成了志愿者。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我和同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里的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发现地上有垃圾,他们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看到小朋友遇到困难,他们会热心地伸出援手。
做公益其实挺辛苦的,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公益也特别幸福,能体会到很多人感受不到的温暖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