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染墨,轻云出岫,薄雾缭绕处,便是白石山。
白石山雄踞太行山北麓,海拔高达2096米。山石如玉,肉红色花岗石山座与青白色大理石山峰叠加向上,群山巍峨错落,高耸入云,或壁立千仞,如刀削斧凿,直上直下;或形态各异,如笋,如柱,如仙,如兽,浑然天成,参差盘旋,绵延不绝。绿植如千层浪,沿山势倾覆,直上九重天。探寻“北方第一奇山”,是我最迫切的梦想。
公司组织团建,终能成行。我们在祥云门乘坐高空缆车上山。缆车吱吱嘎嘎地悬于钢索下,缓慢攀升。阔叶林,针叶松,花海,山涧深谷,缓缓倒退,景色转换,美不胜收。苍翠与明黄依偎成长,清凛如星河。嫣红与蓝紫交叠绽放,炙若朝霞。狂风乍起,花草倾伏,车身摇摇晃晃,仿佛一息之间,便会坠落如流星。虚惊一场,平安到达出站口。
出了缆车站,漫山翠绿直逼眼眸。松树林在细雨中静默。针尖似的嫩绿叶子一根根地聚集成小团,辗转延长如凤尾万千,铺陈在沧桑树干,空灵又古朴,清冷又优雅。丝毫没有城市绿松的凝滞与暗沉。分岔口,我们选择中部旅游路线,沿木桥在松林外侧行走,偶遇小松鼠在林间欢快跳跃,发出吱吱呀呀的低吼,和以鸟鸣,混合风声,声声入耳,宛如天籁。
行至中心广场,目及之处,最震撼的莫过于太行老祖雕像。老祖凌空骑坐巨石。铁面龙颜,额头突兀如独角。龙目眦裂,犀利而狰狞,鹰鼻巨口,钢髯倒竖,乱发贲张,似要屠尽天下妖。十指如铁钩,瘦骨嶙峋的,却可破天地战苍穹。右手撸袖,左手拈铜钱一枚,教化地面玉蟾。赤足踏石,筋脉虬起,大脚趾上翘,尖甲如利刃,力可裂山碎石。腰系乾坤葫芦,背负遮天斗笠。雕像通体黝黑,不怒自威,让人不敢直视,更不敢亵渎。老祖置身山野,风餐露宿,不享世人供奉,却护佑一方。我站在雕像下,心怀敬畏,仰望老祖。同事按下快门,我慌慌地跑出镜头,不敢与之合影。
我们随着人流,在蜿蜒起伏的挂壁栈道上小心前进。右侧是断崖峭壁,有小小的圆叶草,冲破青白山石的围堵,从缝隙中悄悄探出头,向着阳光成长。左侧是千米深渊,抓紧栏杆,我稍稍探头下看,山谷幽深,绿浪翻滚,望不见底,忽觉天旋地转,恐高症来袭,再不敢挑战大自然的威严。唯有向上攀爬、仰视。栈道似巨龙,依山傍势向上盘旋,气势磅礴,一飞冲天;抑或是仙子遗落人间的披帛吧,环山腰而飘摇,借山势而飞升。更令人惊诧的,莫过于白石山栈道的修建方式,多为依山搭建,以支柱力量成形,似是挂在山壁上。也见过几段凿山成路的,宽约两米,辗转崎岖,远不如搭建的栈道平坦。
渐渐地,栈道在视平线下遁形,乳白色浓雾在群山之间氤氲、流动。诸山似是被拦腰斩断,一半悬浮在浩渺之上,巨石似浮岛,奇峰若仙山,人在云上飘,堪作世间仙境;一半隐藏在流岚之下,雾气缥缈,依稀露出锋利的棱线。
一路走走停停,遇见海豚出水、白石晴云、姜太公钓鱼、侧身崖、八戒娶妻等天然奇景,叹为观止……行至“5201314广场”,耳边风声大作,响如擂鼓,似携千军万马呼啸而过。女同事伸展双臂,仰天清啸,劲风盈满衣袖,似欲乘风归去。少顷,风力渐缓,如泣如诉,似女子轻捻慢拢,抚一曲天上人间。
不远处便是一片红桦林。树干笔直秀挺,有绽裂的轻薄树皮随风摇曳,欲断未断,似一只只小憩的蝶。仿佛风一吹,便要羽化登仙。只是,此时的红桦林光秃秃的,枝条枯瘦,落叶成殇,鲜见绿色,多为灰白与极浅的红褐色交叠。你不来,我便不绽一叶,红桦树矜持地等时光流转。我多想,拾一片薄如蝉翼的红色树皮,与爱意一起送给先生。然,栏杆与沟壑断了念想。送与不送,情在心底,不增不减。
兜兜转转,我终于看到仰慕已久的玻璃栈道,凌空飞架千米之上,似一座透明水晶桥悬浮山腰。桥下,深渊百丈,杂草横生,树影狰狞,恍有小兽眯着犀利的眸子,暗中潜伏……臆想中的惶恐如芒在背。一男同事或是重度恐高,或是演技炸裂,双腿颤抖,弯腰驼背,不能直立独行。幸有两同事搀扶,一步步挪出困境。我亦胆怯,但尚可谈笑风生,与好友盘膝而坐,留影一张,记录人生挑战。
挑战继续,在同事们的鼓励和提携之下,在体力耗尽前,我终于登上佛光顶。视野陡然开阔,一览众山小,白石山之奇雄险幻秀,狼牙山之壮美,五台山之瑰丽,尽收眼底。乌云不知何时散尽,阳光晴好,湛蓝如琉璃的天空,绽开云朵万千。气流涌动,云海生波,浪叠百尺,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次团建,一场出游,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和毅力,更是一次团结奋进的历练。下一次,携幼子同游,享天伦之乐,赏大自然之神奇。白石山,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