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活的磨难和坎坷,有人选择屈服。但渤海新区黄骅市的“袖珍女”赵重雪自强不息,点燃生命的价值。
先天身体残疾,身高只有1米出头;因为患病,长时间站立都很吃力,步行十几米,更是不小的挑战……面对一道道坎坷,赵重雪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在自强地探索中,走上了“指尖”创业之路。
将电商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不仅让她活出精彩,越来越自信,还萌生了带动起更多残疾人的想法—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瞄准土特产 借助网络寄乡愁
清晨7时许,赵重雪就忙活起来。阳光洒遍农家小院的每一个角落,习习凉风中,她仔细挑选着要给顾客快递的野菜。
忙碌中,手机还会时不时地“呼唤”她。“老乡,给我发袋旱碱麦面粉。咱还卖花馒头吗?”没有意外,又是客户来下单了。
打理好野菜,赵重雪又紧锣密鼓地打包起面粉。不一会儿,身后待发的快递已码得比她还高。
……
像这样在销售、打包、快递土特产品中度过一天,是赵重雪的创业日常。
33岁的赵重雪是渤海新区黄骅市黄骅镇后苗村人。别看她年龄不大,却是一位有着多年土特产品电商销售经验的资深“达人”。
“我从小吃面花长大,当时就觉得,这是咱黄骅的特产,货源充足,别的地儿都没有,应该能开辟独一份市场。”多年前,带着对黄骅面花的满满信心,赵重雪开起了属于自己的淘宝店铺。
让她意外的是,开店没两天,没有做推广,就迎来了第一个订单。一位定居外地30多年的黄骅顾客,多年来,一直想着家乡的这口面花香。
“收到货后,顾客别提多开心了,连连说,可吃到咱黄骅的特产了,给了好评,成了我的老顾客,一直到现在还不定期买面花呢。”每每想起当时的情形,她都开心不已。
口口相传,越来越多在外定居的黄骅人,在赵重雪的网店订购黄骅面花,尝到了久违的家乡味道。
“粉丝”群体愈发壮大,赵重雪又积极搜罗起旱碱麦面粉、盐碱地野菜、黄骅虾酱等舌尖上的美味,靠着土、特、鲜征服更多人的味蕾。这两年,她还在拼多多上也开了一家网店。
“现在我的顾客群体比较稳定,多是在外居住的黄骅老乡。通过电商渠道,咱这面花、面粉和野菜发到了全国各地。”赵重雪说,这些带着浓郁家乡风味的土特产品,于不少人而言,不只是一份美食,更承载着浓浓的乡愁。
自强不息 劈开荆棘蹚网路
偶尔,望着后台的一个个订单,赵重雪也会思绪飘飞——十几年前,她一定不会想到,自己能走上这样的道路自力更生。
赵重雪要强,高中毕业后,就明确了目标,学一份技能,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下去。
那时,虽然她想法不少,但选择并不多。“我不能干体力活儿,最后学了计算机,觉得虽然电子信息刚起步,但应该有发展前景。”苦学勤练,没想到,因为身体原因,一毕业还是“失业”了。后来,在老师的介绍下,才在沧州市区的一家影楼找了份后期制作的工作。
能靠自己的双手生活,赵重雪很开心。但身体的限制,又不由让家人担心起这个在外漂泊的老闺女。
“我不会用打印机,回来吧,帮忙打打资料。”父亲一再劝她。
赵重雪又回到了熟悉的自家小院。
“早晨,只用一会儿就把资料打完,剩下这一天就没啥事儿了。”家人有意照顾自己,但她并不甘于此,便在网上发了篇求职帖。没想到,正碰上一位急招熟悉计算机操作人才的老板。
“那时我老板要做服装网店,急需会打字、修图的员工。我跟他说了自己的身体情况,他并不介意。”
自学上架商品链接、拍照、修图,耐心地和顾客沟通……赵重雪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别人用一分力气学习,她要投入两分精力。人家到点下班,她要加班到深夜。
“同样的工作,别人做一个小时,我做两个小时,久而久之,我一定会比别人完成得更好。”她总是这样给自己打气。
不过,她也坦言,这般自我加压,其实是怕失去工作。“毕竟我的情况与别人不同,那时我总担心,如果不能给公司创造效益,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是压力,也是动力,这期间,就算结婚、生子,她也没有放下这份事业。迅速调整后,又激情满满地投身到网店中。
本以为一切会越来越好,没想到,命运再次跟她开了个“玩笑”——虽然孕检多次检查,一切正常,但孩子还是遗传了赵重雪的基因缺陷。成长中,不光身高矮于同龄人,脊柱也有弯曲的趋势。
停了风生水起的工作,带着孩子四处诊疗,无助感侵蚀着她。“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孩子以后可怎么办?”那段时间,她就像掉了魂一样。
可日子还得继续。母亲的含泪劝解,孩子的治疗费也是笔不小的数额,浑浑噩噩过了3个多月,赵重雪终于“破茧而出”,重新振作起精神。
“全家人,能外出干活儿的都想着法去赚钱,我也不能闲着。”一番考虑后,她决定拾起老本行——开网店。这回,她要自己创业当老板。
田间奔波 辛勤选品惠粉丝
经营网店,赵重雪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卖啥好呢?
彼时,服装、日用品等网店的热门领域,早已被人抢了先机,要是没有特色,想要分一杯羹可不容易。而且进货也需要本金,算下来,投资不少。
打量来、思量去,赵重雪把目光瞄向了自家厨房——这麦香浓郁的面花,可以自己蒸制,除了黄骅,别的地儿少有。网上卖农产品的也不多,竞争还没那么激烈。
虽然一切都是未知,但赵重雪还是风风火火干了起来。
没想到,开店没两天,就迎来了第一个订单。“有了订单,我和我妈就忙活着蒸面花。没有几天,顾客就收到了,反馈特别好。”一个好评,给了赵重雪极大信心。
此后,她负责打理网店、母亲负责蒸制面花,由于是纯手工制作,浓浓的麦香吸引了越来越多顾客。随着订单增多,后苗村的不少婶子、大娘们也蒸制面花,向她供货。
那时,快递站点还没有向乡村延伸,赵重雪只能骑着电三轮到镇上发快递。有时候,就算只有一个订单,也要来回跑上好几十里地,亲自送到快递站。
“有些顾客买来自己吃,不能耽误了。有些则是企业到了年节发福利,一下子,订单就暴增了。”在与顾客的交谈中,细心的赵重雪发现,经常有人问她销售的面花是不是来自羊二庄镇?
顾客有需求,她就有行动。一路打听,她一一考察了羊二庄镇的多个面花生产厂,寻找优质货源。
有人一看她的外形,并不相信她有这么大的销售能力。还有人一听要网络销售,觉得不太靠谱。被拒绝了,赵重雪也不气馁,只是好言相商。
吃上了面花,不少顾客又馋起了黄骅的旱碱麦面粉。为了寻找优质又优价的好面粉,行动不方便的赵重雪,没少在多个乡镇间奔波比对。
“有些面粉味道不纯正,我们肯定不会卖。有些面粉价格贵,上了之后也卖不动。”没事儿时,赵重雪就分析顾客反馈和后台数据,从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总结顾客的消费方向,提供最贴心的产品。
快递寄产品,面花难免会出现磕碰损伤。顾客找来了,她也不推脱。协商着按损坏个数退款或是下次下单时多发几个,和和气气地把问题解决。
由于产品优质、诚实守信,从她这订购产品的顾客越来越多,不少人还成了她家的铁粉。如今,在她的网店里,夏季时黄骅面花的月销售额能达到2万多元,春节前,月销售额能达到四五十万元。
直面镜头 直播带货讲故事
“老天剥夺了主播的身高,但是没有限制主播的声高。家人们,想知道主播为什么长得跟小孩一样?又是怎么走上电商路的?点点赞,听主播给你们讲一讲……”草草吃了口午饭,下午1时许,赵重雪又马不停蹄地打开了手机直播。
镜头里,她笑容洋溢、自信昂扬,一边和打字留言的网友互动,一边讲述着自己的创业故事。不一会儿,数据显示,已有3万多人到访过她的直播间。
看着满屏点赞的“小心心”,赵重雪更精神了。到下播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
抓住直播的风口,这两年,她开辟了抖音的直播号,发段子、开直播,如今已吸引了30多万粉丝的关注。近期,转战腾讯视频号,拉上家人一起直播,面对镜头,已游刃有余。
“这两年网店的销量趋于平缓,现在人们都喜欢看直播购物,更加直观、真实。对我们来说,一部手机、一张嘴,不用再费心修图,只需想好怎么留住粉丝、介绍产品。”不断挖掘网络商机,赵重雪努力抓住每一个风口。
自己的粉丝画像是啥样?哪些话题更吸引人?怎么延长粉丝在直播间的停留时长……为了让直播效果更好,赵重雪没少学习。
“我的粉丝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这和咱土特产品的消费群体不谋而合。最早开直播时,想直播挖野菜,平日里还直播制作面花,都是这个年龄的人们爱看的。还有就是分享自己的故事,也能获得不少中老年人的关注。”
近两年,还有不少残疾人通过互联网认识赵重雪,前来取经。每每这时,她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我时常想,如果当年不是我的老板聘用我,也许我还在迷茫中摸索,或者干脆依赖家人的照顾。现在我积累了一些能力,也想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赵重雪说。
“欢迎有需求的残疾人朋友联系我,我可以分享电商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带着走上直播路。如果不愿意面对镜头也没关系,可以来我们网店当客服,学习后台运营。”她想法朴实,“我觉得不是自己有多聪明,而是坚持了下来。坚持自力更生,坚持找到适合自己的门道。希望能通过我的个人经历,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在互联网上就业,让大伙儿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