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7日
第06版:06

“鸽迷”孔凡永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杨进涛

孔凡永“魔怔”了——一天中有一半的时间,他都和鸽子在一起。40多年里,他获得了200多个冠军,跟着他学习养鸽技巧的粉丝超过16.4万人。

孔凡永特别忙,采访的一两个小时里,他接了四五个电话,都是粉丝打来向他咨询养鸽技巧的。

51岁的孔凡永是肃宁县肃宁镇王街村人。他8岁开始养鸽子,40多年里,获得了200多个冠军,跟着他学习养鸽技巧的粉丝超过16.4万人。

铁杆鸽迷

孔凡永从小就喜欢鸽子。读小学时,上学路上有个鸽市,每次经过,他都忍不住要看两眼。

有一次,孔凡永经过这里时,正好赶上散市,一个商贩正要把两只卖不出去的病鸽扔掉,孔凡永看到后不由得心疼起来,便央求着商贩把那两只鸽子送给了自己。

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孔凡永精心照料下,两只鸽子终于恢复了健康。“鸽子必定要在天上飞翔。”他特意挑了一个好天气,给鸽子喂完粮食后,打开了鸽笼。

看着两只鸽子越飞越远,孔凡永既高兴又不舍。高兴的是,鸽子终于重获健康;不舍的是,生怕鸽子一去不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孔凡永等了半个多小时也不见鸽子回来,他难过极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可就在这时,鸽子从远方飞回来了,一只钻进了笼子,一只径直落到他手上,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

“回来啦!回来啦!”孔凡永擦掉眼泪,仔细查看鸽子有没有受伤。从那以后,鸽子就成了孔凡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养好鸽子,他访名师、寻好友,利用寒暑假去北京、上海学习养鸽技巧,十六七岁就加入了肃宁县信鸽协会,20多岁就在周边县市的养鸽界声名鹊起。

这些年,孔凡永前后搬过4次家。每次搬家,家人想的是怎么装扮新居,孔凡永却把心思全都放在了如何升级鸽舍上,如何更便于通风,怎么更冬暖夏凉。

辛苦差事

对孔凡永来说,养鸽子是天下第一趣事,可在别人眼中,却是十足的苦差事。

孔凡永养了二三十只信鸽,每天天一亮,他就忙活起来。放鸽子、扫鸽舍、喂食、消毒,还得通过每只鸽子的粪便、掉落的羽毛、吃食情况,推断它们的健康状况。

孔凡永用高倍望远镜观察鸽子翅膀每分钟扇动的次数,并详细记录出发时间、飞行时间、归巢速度等数据。40多年里,他记录的养鸽笔记有一人多高。

这还不是最辛苦的。

为了训练鸽子,越是恶劣天气,孔凡永越要带着鸽子到外面去拉练。他不光去省内的周边城市,河南、山东也都去过,开车单程三四个小时都算近的。

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

这些年,孔凡永和他的鸽子一起,在各项信鸽比赛中斩获了200多个冠军,家里摆满了奖杯和锦旗。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三关赛的“三关鸽王”总冠军。

所谓三关赛,就是一只鸽子连续参加三场比赛,三场比赛成绩相加,最优者取胜。

通常情况下,从预赛到决赛,每次三关赛都历时近一个月,总里程少说也有1000公里,堪称信鸽比赛中的“马拉松”。不光赛程长,赛线也时常更换,每更换一次赛线,对信鸽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数千只信鸽同台竞技,“三关鸽王”却只有一个,而像这样的奖杯,孔凡永少说也有七八座。

免费教学

从2017年开始,孔凡永组建微信群,开通快手平台账号,通过线上直播,为全国各地的鸽友答疑解惑。

孔凡永说,他很感激曾经帮助过他的前辈们,如今自己小有成就,有责任让新入行的鸽友少走弯路。

每个星期一、三、五晚上八点半,孔凡永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里。他的直播干货满满,每次都至少有一万人观看,单条作品点击量最高达348万次。

孔凡永还受邀参加了央视农业农村频道的“奇迹农场”大型融媒体活动,总观看量突破100万人次。

孔凡永的名字更响亮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鸽友,频频通过微信或电话咨询养鸽技巧。关于养鸽的问题,孔凡永每天都要解答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在他的帮助下,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鸽痴”实现了冠军梦,其中不乏省市比赛冠军,甚至国家赛全国总冠军。

对孔凡永来说,养鸽子已经不再只是一项爱好,他说:“看到鸽子在天空飞翔,心里感觉放飞的不是鸽子,而是自己。”

2023-09-07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3306.html 1 “鸽迷”孔凡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