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堆贴花龙柄壶、错金豹镇、三彩刻宝相花纹盘……在沧州,这些陌生冷僻的名字,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津津乐道。
今年以来,沧州博物馆根据馆藏设计推出了多款文创产品——文物印章、文物护照、解谜卡……文创产品频频上新,博物馆观展人数也频创新高。
“我要集齐所有文物印章”“我要把两本文物护照全都印满”……今年上半年,沧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文物印章和文物护照一炮而红。最多时一天能盖出36000多个印章,到馆参观人数是平时的3倍多。
今年以来,沧州博物馆根据馆藏设计推出了多款文创产品——文物印章、文物护照、解谜卡……得益于此,青釉堆贴花龙柄壶、错金豹镇、三彩刻宝相花纹盘等馆藏成为市民新宠,博物馆成了网红打卡地,观展人数一路攀升。“这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文创产品的社会影响力,甚至可以媲美文物展览本身。”沧州博物馆馆长吕庆元说。
文创诞生
故事要从沧州博物馆宣教部(以下简称沧博宣教部)在今年春节策划的“福兔迎春”主题活动说起。
过去3年,各地博物馆参观人数均受到较大影响,沧州博物馆也不例外。为了重新吸引广大参观者前来参观,沧博宣教部想打造一个与以往不太一样的主题活动。
“既然活动要在春节期间举行,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向参观者派送祈福礼品。”沧州博物馆宣教部主任丁海燕说,虽然活动内容很早就敲定了下来,但以何种方式开展,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彼时,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考古盲盒”正火得一塌糊涂,于是便有人提议根据沧州博物馆的馆藏设计一批文创福签。
为了设计文创福签,沧博宣教部工作人员下了很大功夫——先是选定吉祥祝词,再在众多馆藏中寻找能与之相匹配的文物。比如,成语“年年有余”配的是刻划双鱼纹盘,成语“高枕无忧”配的是磁州窑绿釉莲鹤纹腰圆形大陶枕……
“我们一共设计了16款文创福签,并在春节期间以抽福签的形式,向参观者免费发放。有的人为了集齐所有文创福签,整个春节假期,每天都来馆参观,等到所有福签都集齐了,还不忘问以后还有没有其他文创产品。”丁海燕坦言,这次活动举办得如此成功,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料到。
持续扩圈
有了这次成功尝试之后,沧州博物馆开始试图用年轻人的方式让文物变得更有趣,而沧博宣教部的工作人员,也由此开启了属于他们的文创开发之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博物馆的第一职能是收藏,而后才是研究、展示。如今,文化的展示与传播被放到了首位,从古老中造时兴也就成了我们新的工作重点。”沧博宣教部工作人员苏荟洁说。
自此,沧博宣教部的工作人员开始着手设计更多更符合文物原貌和更有参与感的文创产品。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这天,沧州博物馆一口气推出了10款文物印章、两本文物护照等多款文创产品。
其中,文物印章的设计过程最为曲折。“在完全保留文物原有细节的前提下,把立体实物搬到平面上并不容易。我们从4月初就着手设计样稿,其中,在为国家一级文物错金豹镇设计印章时,由于文物本身纹饰过于复杂,样稿改了10多版。”苏荟洁说。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文物印章和文物护照一经亮相,就迅速吸引了参观者们的兴趣。一连一个多星期,在抖音同城热度排行榜上,“博物馆打卡盖章”都排在前三名。为了盖章,有人专程从县里甚至北京、天津赶过来,经常是开馆时间还没到,博物馆大门外就排起了长龙。
沧博宣教部工作人员马元洲至今记得当时参观者排队盖章的情景。“日参观人数最多能达到3600多人,是平时的3倍多。那段时间,一天能盖出36000多个印章,印油早晨装满,到中午就用光了。”马元洲说,“看到参观者如此喜欢这些文物印章,我们在今年端午节就又推出了两款新印章,进一步增加了参观者黏性。”
出圈密码
28岁的市民李天翔是个博物馆迷,“以前,我关注的大多是外地博物馆,如今,沧州博物馆也成了我频频观览的地方。”
受到人们追捧的沧博文创究竟蕴藏哪些出圈密码?
沧博宣教部一共有17名员工,全都是“80后”“90后”,他们以年轻人的视角,不断设计开发新的文创产品。到现在,沧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数量已增加到7个大类、近30件单品,涵盖了文物印章、文物护照、儿童画文物背包、解谜卡、答题卡、福签等。
受到好评的文创产品,也为博物馆带来了更多人气。丁海燕说,今年“五一”期间,博物馆单日到馆人数突破9000人次,是沧州博物馆历史之最。
“文是根本,创是生命。”在馆长吕庆元看来,博物馆参观人数屡创新高,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近年来,沧州博物馆除了开发文创产品之外,结合馆藏文物,每个月都至少举办一次主题活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
今年3月,沧州博物馆举办花朝节活动,面向全市海选12名“花神”。在活动现场,大家身着古装,朗诵与花相关的古诗词,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及其举办的各种主题活动受追捧,本质上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极强认同感。今后,我们要把传递信息放在首位,把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院陈列展的一种延伸。通过文创产品,将蕴含在文物中的文化元素挖掘出来、传播开来,坚定文化自信。”吕庆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