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为发布了一款新手机,搭载自主研发的新型芯片,引发不少人抢购。近几年,华为受到芯片断供、技术封锁等制约,手机销量一度下滑,甚至有些人不再看好华为。然而,华为在沉默中爆发,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突破重重困难,再现国货之光。
在重压之下,要么偃旗息鼓,要么坚韧不摧。后者不仅要承受得住巨大压力,还能强势反弹,重回正常轨道。这些靠的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
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展现无疑。
面对多种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能够稳中求进,不仅在于我们拥有体量巨大的消费市场,还与我们近年来坚持创新发展息息相关。微观上,作为主体的企业敢于创新,在出口时面对各种隐形贸易壁垒,就能游刃有余,这对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力支持。
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无疑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韧性。
今年初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2)》表明,2013-2020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00增长到417,年均增速达到22%以上,表明京津冀的创新能力、科研合作、技术联系、创新环境4个指标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格局积极推进。近年我市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49.6亿元,表明协同创新创造更大效益。
近几年我市加强与京津协同创新,积极与京津高校和研发机构合作,各种产业研究院以及创新技术平台纷纷建立,省级研发平台达到110家,其中京津共建平台32家。这些创新平台的横空出世,让传统制造业摆脱了在中低端徘徊的境地,逐渐向中高端迈进,如借助京津科技资源,企业在瓶身轻量化、车身轻量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面不断有新产品问世……
在创新能力的加持下,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抵抗风险的能力日益增强。在顺境时,可“轻舟已过万重山”,在逆境中,也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