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3日
第06版:06

和美乡村沐新风

运河区小朱庄村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促进移风易俗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井腾玉

这段时间,运河区南陈屯镇小朱庄村西的坑塘变化不小。原本被垃圾、杂草包围的臭水坑,摇身一变,成了波光粼粼、绿树环绕的休闲观光湖,为这个省级美丽乡村再添一道靓丽风景。这是村里的干部群众共同打造的。

“村‘两委’雇了机械清理坑塘垃圾时,村民们谁在家就义务出工。环境好了,大家也自觉维护,现在再没有在坑边倾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光勇自豪地说,在小朱庄村,人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已成了发展常态。

问及这股力量的来源,他直言,离不开近几年通过移风易俗促成的文明村风。

推进移风易俗,小朱庄村红白理事会发挥的作用不小。早在十几年前,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小朱庄村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村党支部委员担任理事会会长,村中有威望的人入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让节俭办事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区、镇两级的宣传、引导,这几年,小朱庄村的白事操办流程进一步简化。

白事儿待客实行早晚大锅菜、中午宴席的模式,每桌不超过10个菜,严控参宴范围,严禁随大礼,禁止一家有事、全庄吃喝。办席的厨师须具备健康证,保证用餐安全。减少白孝、白布的使用,除至亲外,其他人一律不戴孝。杜绝出大丧、办长丧,不请歌舞、舞狮、戏班。提倡用鲜花、花篮代替花圈、纸活,精简办事程序,将“三天”、“五七”等合并到出殡当天一同祭奠。

现任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朱凤桐说,村里一旦有了白事,红白理事会就召集20多位志愿者到场帮忙,既周全了简办流程,又顾及到了主家面子。“现在,在我村办一回白事最多花费万来元,没有一户人家因为办白事背上债务。”

通过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人们不但减轻了经济负担,文明素质也越来越高。

让文明新风越来越浓,小朱庄村“两委”每年还召开道德评议会,通过评议村里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对村民进行正面引导。

在小朱庄村,经过道德评议会讨论,被评选为道德模范的村民不少。将自家的庭院收拾得整洁干净、宽敞明亮,可荣获“美丽庭院”称号;孝老敬亲、婆媳和睦的,可参评“好婆婆”“好儿媳”;为村上发展贡献力量的,有机会跻身“善行功德榜”;还有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这些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示范性强的道德模范,引领了小朱庄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文明新风吹遍小朱庄村的每一个角落,也吹活了村民们向好发展的心。现如今,愿意为村里发展出力的村民越来越多,一个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也在这新风中,脱颖而出。

2023-09-13 运河区小朱庄村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促进移风易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3845.html 1 和美乡村沐新风 /enpproperty-->